科考隊在東沙群島周邊海域完成了近兩天的海洋實地調查綜合科學考察後,就從東沙群島北衛灘偏西北方向的淺海區停泊處起錨了,一路向著廣東的汕尾市海域航行。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步入到六月三十號的傍晚六點半多了,“鯤鵬”一號大型綜合海洋科學考察船已經在海上連續航行了近一個月的時間了。
此時此刻,南海的天空淨藍宏闊,灼熱的太陽漸漸地向西邊的海洋上靠近。海麵上不時地還可以聽到遠航的各種船舶鳴響的船笛聲,笛聲悠悠,飄傳四方。
一碧萬頃泓海深,光芒四射麗日輝。
悠悠飄逸船笛聲,滾滾波濤遠航輪。
“鯤鵬”一號巨輪快速航行在碧藍色的南海上,太陽漸漸地向西邊的海洋裡下潛著,火紅的光焰燃燒著西邊形態各異的雲團、雲帶、雲堆,豔紅、紫紅、橙紅、紫藍的色彩紛紛染遍了天邊,麗麗倩影映入在碧藍色的海洋裡,幻影迷人如入仙境界一般似夢奇妙。
爍紅豔豔染群雲,赤橙青紫舞幻彩。
碧波蕩影驚魚躍,翔鳥擊水舞霞飛。
這是一場盛開的南海奇妙的光影交錯夕霞綻妍的海上奇遇。
潛龍和船上的全體人員都深深地折服在這一片神奇的南海之上。…這時正是吃晚飯的時候,除了各個工作崗位上的值班人員依然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外,其他的人大多數都聚集在甲板上儘情地縱目飽覽這絢麗多彩的南海暮光夕霞畫麵,並紛紛用手機和智能av一體化手表拍下了這美麗的瞬間。
似夢非夢幻南遊,深藍無際東沙絢。
七彩斑斕流光漾,一波萬頃浮霞彩。
夏日的南海,太陽很晚才會慢慢消失在海平麵上。夕陽西下後,暮光依然是明亮的。尤其是在海麵上,天光海光相互映襯,碧海藍天相依相偎,渾然天成。星星閃爍在天上,皎月爍爍也慢慢地升起在天空中。
船上的人們,依依不舍地目送著幻美的夕霞漸漸地消失在遠方的海麵上後,就紛紛來到了飯艙室裡,井然有序地排隊挑選著喜歡吃的晚飯。
潛龍吃好晚飯後,又習慣性地在船舶上各處上下轉了一圈,巡看了一下各工作單元中班人員的工作情況。船上各種先進的海洋科學考察技術裝備都處於正常的工作狀態中,一路航行所經過的南海區域範圍內,海洋生態環境總體上來說還是比較好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也豐富多彩,生物種群繁多。尤其是一些稀少珍貴的珊珊種類有所擴大活動範圍,像鹿角珊瑚這種外觀形態上長的酷似鹿頭上的彎彎曲曲分著杈角的鹿角一樣的神奇珊瑚,就在南海北部一些海區裡發現了不少新增的種群分布。
南海中的鹿角珊瑚,學名稱作美麗鹿角珊瑚acroporaforosa),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六放珊瑚亞綱、石珊瑚目、鹿角珊瑚科、鹿角珊瑚屬。這種珊瑚是雌雄同體,生命周期較長,其食性包括光合作用和濾食共生,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淺海環境中。美麗鹿角珊瑚在形態上呈現出群體樹枝狀或圓柱狀分枝,常常形成灌叢,可以形成超過10米寬的單種群。分枝的直徑大約是8~20,最長可以達到20。在不同的海水區域,其分枝形態會有所不同:在海浪強勁的淺水區域,分枝短並且緊湊;而在平靜的深水區,分枝則相對瘦長並且間距大。軸珊瑚杯圓柱形突出,外周直徑大約是15~3。珊瑚體的輻射珊瑚體在不同部位,其形態也有所不同,如分枝中部和基部的輻射珊瑚體稀少,浸埋或稍突出,向上逐漸變為鼻形、半管唇形。美麗鹿角珊瑚處觀顏色多樣,主要呈現棕色、奶油色、褐黃色、紫色和藍色,常見淺色的分枝末端。在生活習性方麵,美麗鹿角珊瑚生存在水流湍急、水深0520米的環境中。它們與蟲黃藻共生,通過光合作用補充自身70的營養,在夜間珊瑚蟲會捕食浮遊生物。在地理分布上,美麗鹿角珊瑚廣泛分布在印度太平洋海區,包括我國海南島、台灣、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地區。
除了鹿角珊瑚外,還分布有不少其他八放珊瑚種群,它們色彩斑斕爭奇鬥豔地分散在這片神奇的海洋中。
八放珊瑚是一個廣泛的類彆,包括多種珊瑚種類,其中一些具體的種類在東沙群島珊瑚礁中可以找到。這些珊瑚種類因其獨特的生長形態和生態習性而聞名。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種類及其詳細描述:
1鹿角珊瑚:鹿角珊瑚是石珊瑚目鹿角珊瑚科鹿角珊瑚屬的刺胞動物,也被稱為角珊瑚或美麗鹿角珊瑚。它們的骨骼呈樹枝狀群體,分枝距離大,長而粗。鹿角珊瑚的頂端小枝細長而漸尖,分枝中部和基部的輻射珊瑚體稀,浸埋或稍突出,向上逐漸變為鼻形半管唇形。小枝上的輻射珊瑚體為斜口管形,並夾雜了無一定排列次序的短管鼻形或鼻形珊瑚體。軸珊瑚體圓柱形,從分枝頂端到基部珊瑚體壁有溝漕刺狀或刺網狀。鹿角珊瑚平時呈褐黃色和紫色,因能不斷分叉,看上去就像雄鹿的角一樣而得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