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海疆澄澄藍,天高雲潔景色秀。
仁愛礁上醜劇鬨,仁義之邦撥陰開。
仁愛礁(ren"aijiao),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三沙市南沙區,地處南沙群島美濟礁東南大約14海裡處。在北緯9度3948分,東經115度5154分範圍內。是一處南北長度15公裡,東西寬度大約56公裡的環礁,低潮時大部分露出海麵,北半環比較完整,南半環斷成數節,形成若乾礁門。30噸級船隻可進入礁湖。
仁愛礁島礁曆史悠久,曆史上,中國漁民一直把仁愛礁作為重要的捕魚場所和避風地。由於礁環上分布有數個口門,中國漁民稱為“斷節”或“節斷”。
1935年,中華民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公布的名稱為“湯姆斯第二灘”。1947年,公布名稱為仁愛暗沙。中國漁民一向稱其名為“斷節”。西方文獻一般稱為“sendthoasshoal”(第二托馬斯礁
194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方域司公布的名稱為仁愛暗沙。
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地名委員會公布的標準名稱為“仁愛礁”。
中國的專家和學者多次對其進行考察和設立標誌,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海測大隊也在礁上設立多個測量標誌。
1987年,中國南沙綜合科考隊對南沙群島進行綜合調查,曾登陸仁愛礁,並留下了中國石碑和標識物。2024年7月8日,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和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共同編製的《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係統調查報告》發布。
仁愛礁距離美濟礁(中國在南沙重要駐點)東南17海裡即31公裡半。它是一處南北長度為15公裡,東西寬度大約56公裡的環礁,仁愛礁環礁頂部麵積5162平方公裡,礁坪麵積2137平方公裡。
仁愛礁北部的礁坪珊瑚生長良好,活珊瑚覆蓋度為90,呈現出典型的珊瑚林景觀,沒有礁石露出可能由於環礁北部靠近海穀所致)。西礁坪中南端有兩塊礁石露出海麵。南礁坪南端有五六塊礁石露出海麵,但是塊體比較小。瀉湖南端東西兩側各有一塊長近3米,寬15米,高出礁坪2米多的大礁石。這些礁石由濱珊瑚組成,表麵溶蝕強烈。瀉湖內北部點礁不發育,水深20米左右;中部測得水深23米,南部水淺,10米左右,點礁不多。瀉湖麵積30平方公裡,環礁發育指數為071。
仁愛礁周邊漁業資源豐富,是中國漁民重要的捕魚場所和避風地。仁愛礁附近的中國南沙禮樂灘附近海域蘊藏有豐富的油氣資源。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了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製度,使沿海國擴大了海域麵積,海洋國土的劃定最終也是以海洋界線確定的。海洋邊界的最大極限應是大陸架邊界線,但對於相向國家間距離小於兩倍的邊界劃定,則需要雙方或幾方協商解決。關於海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島嶼賦予了同陸地一樣的法律地位,使經常不為人所重視的麵積幾乎為零的小島主權國,一下子擁有了12海裡領海,12海裡毗連區,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這就導致南海周邊國家開始同我國爭奪南沙群島的權利。
位於仁愛礁附近的禮樂灘從位置上說在南海九段線之內,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方將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敦促菲方立即停止海上侵權挑釁。
仁愛礁是中國南沙群島的一部分,其珊瑚礁生態係統對中國的海洋生態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根據2024年7月8日發布的《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係統調查報告》,菲律賓軍艦長期在仁愛礁非法“坐灘”,已經對該區域的珊瑚礁生態係統造成了嚴重破壞。具體破壞情況包括:
1仁愛礁礁坪和瀉湖坡區域的造礁石珊瑚覆蓋麵積大幅下降,尤其是非法“坐灘”軍艦周邊的降幅更為明顯。
2非法“坐灘”軍艦附近存在大量珊瑚礁碎塊和死亡的珊瑚。
3瀉湖坡處的造礁石珊瑚種類數和覆蓋率明顯低於向海坡一側。
4礁區的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種群結構出現失衡,非法“坐灘”軍艦周邊尤為嚴重。
5礁區海水中的重金屬、油類、活性磷酸鹽含量明顯高於曆史記錄。
6在礁區散布有漁網等各類人為棄置物。造成這些破壞的主要因素是菲律賓軍艦的非法“坐灘”及其相關聯的人類活動。軍艦非法“坐灘”過程對珊瑚礁生態係統造成了致命性破壞,長期“坐灘”又對周邊區域珊瑚的生長與恢複產生了較大抑製性影響。此外,軍艦鏽蝕破損導致的重金屬析出及艦上人員生活垃圾與汙水排放等對珊瑚的健康生長造成了長期性危害。菲律賓漁船和艦上人員在漁業活動中棄置的漁網漁線等也對珊瑚礁生態係統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