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赴阿根廷聯合大西洋綜合科學考察正式啟動了。
潛龍帶領著中國科考隊員乘坐“鯤鯤二號”遠洋深海綜合科學考察船曆經四十六天海上艱辛的科考航行,終於到達阿根廷港口城市火地島東南端的烏斯懷亞,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
阿根廷烏斯懷亞位於南美洲的最南端,其具體地理位置為南緯54°47"和西經68°20"之間。烏斯懷亞坐落在火地島的南部海岸,北靠安第斯山脈,南臨比格爾海峽,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小城。
比格爾海峽是一條從東部大西洋跨過阿根廷和智利到西部太平洋的水道,全長大約是320公裡,比較寬的地方大約是10公裡,而較狹窄的地方隻有1公裡寬。比格爾海峽景色優美,海浪不大,海峽中凸出的小島是企鵝、海獅、海狗和各種鳥類的棲息與繁殖地。
比格爾海峽位於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島島群的南部。是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水道。海峽的北側是火地島主島,南側是納瓦裡諾島和奧斯特島。海峽東西長度大約是240公裡,南北寬度大約是5至13公裡。
比格爾海峽的大致經緯度範圍是南緯54°47"至西經68°20之間。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接南極洲和南美洲的重要通道。
比格爾海峽的海洋地質狀況複雜並且多樣,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一些關鍵點:
1生態係統:比格爾海峽的生態係統在亞南極地區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該地區的浮遊生物群落結構和營養關係受到氣候變化和人為影響顯著。
中型浮遊動物的豐度和分類組成在不同區域存在差異。內部區域以橈足類動物為主,外部區域則由於更淺、更鹹、更溫暖的水域,浮遊動物豐度更高。
2科學研究:比格爾海峽的科學研究由智利和阿根廷兩國合作進行。例如,2019年11月9日至19日,兩國在比格爾東部進行了科學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海洋學數據和生物樣本。
這些研究揭示了浮遊生物群落的生態屬性,以及它們如何受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力量調節,這對於監測和管理海洋生態係統具有重要意義。
3曆史和邊界爭端:比格爾海峽自1840年代起就是智利和阿根廷領土爭端的中心。1978年兩國險些開戰,但最終在1985年通過條約解決了爭端,三座島嶼皮克頓島、努埃瓦島和倫諾克斯島劃歸智利。
比格爾海峽不僅是南美洲南端的重要地理標誌,還在海洋生態係統和科學研究方麵具有重要意義。其複雜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使其成為全球變化研究的重要區域。
火地島地區由於受到南緯西風帶的影響,風力強勁,土層比較薄,土壤貧瘠,這導致了火地島上特有的“醉漢樹”現象。
火地島南部的地質特征主要是亞南極苔原氣候,部分內陸地區屬於極地氣候。
在地質演化上,阿根廷所在的南美板塊在地質演化過程中,經曆了板塊離散、彙聚俯衝以及洋殼形成等過程,這些過程控製了南美陸塊內部及周緣各盆地的形成與發展。
烏斯懷亞所在的火地島及其周邊地區具有獨特的海洋地質和氣候特征,是南極科學考察、探險和旅遊的理想起錨和補給地。…
天空蔚藍,晨輝萬裡,祥霞萬千,粉黛嫋娜碧空。在這座繁忙的港口城市烏斯懷亞,…“鯤鯤二號”中微子探測遠洋深海綜合科學考察船靜靜地停泊在碼頭上,它雄奇龐大的身軀在朝陽的映照下顯得更加雄偉壯觀。今天,它將滿載著中國科考隊的夢想和使命在這遙遠的南美洲國家阿根廷,開展一次前所未有的聯合大西洋綜合科學考察。
船上,一名中年男子站立在甲板上,目光炯炯有神地眺望著遠方。他就是本次科考隊的領隊潛龍教授。他身穿整潔的白色實驗服,臉上寫滿了對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對科學的無限追求及熱愛。潛龍不僅是一位資深的海洋學家,更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探險者,他的領導能力和對海洋的深刻理解使他成為了這次科考任務的最佳隊長。
隨著最後一批補充物資的裝載完畢,船員們開始忙碌起來了,準備最後的出發工作。潛龍轉身走向了集合點,那裡已經聚集了整個科考的所有團隊成員們。副隊長藍鯨站在隊首,此外,隊伍中還有年輕的海洋生物學家林曉,她對深海生物充滿了好奇;有經驗豐富的地質學家王岩,他對海底的岩石結構有著獨到的見解;還有技術專家趙雷,他是團隊中的電子設備維修高手,總能在關鍵時刻解決一些技術難題。
“同誌們,我們即將和阿根廷的同行們踏上一段不平凡的大西洋科考旅程。…”
潛龍的聲音在清晨的空氣中回蕩著,
“前方是未知的大西洋深海,我們將會麵對無數不可預知的挑戰,但我堅信,隻要我們團結一心,沒有什麼困難能夠阻擋我們探索海洋世界的腳步。大家都做好準備了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