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過白令海峽中突生強風暴雨洗禮後的中國極地遠海綜合科考船“鯤鵬三號”如同一隻翱翔藍色天空的紅色鳳凰,煥發著鮮豔吉祥的大紅色,浩浩蕩蕩巍然航行在白令海峽中。
雨後初晴,金色的太陽小心翼翼地從淺灰與淺白混雜的雲係中露出了豔紅明亮可愛的黃下巴,瞬間那聖潔的耶穌光灑下了美幻般的道道金光,照絢了“鯤鵬三號”科考船。浮金瀲輝,爍目煥彩,整個科考船和甲板上低頭忙碌的科考隊員們沐浴在一片祥光瑞彩之中。
雨後放晴,一群群灰黑色的灰鯨從遠方深海中露出了一個個巨大的背脊,在耀眼陽光的輝照下反射出爍爍獨特的光芒來。
佇立在高高了望台上的安全巡視導航員陳飛興奮地大聲喊了起來:
“沈隊長,前方大約四海裡的海域發現了四、五十頭灰鯨,太令人震撼了,場麵非常壯觀。…”
正在大型中央設備控製室查看海詳科考資料信息數據的科考隊長潛龍聽到安全導航員陳飛興奮的通報後,立刻通知了船長李鋼,倆人商議科考船減速緩慢行駛,密切關注這群灰鯨的遊動情況。同時他又通知了自己的助手李旭揚負責的智能ai深海科考探測無人機小組及時投放中速無人小型深潛科考船跟隨這些灰鯨並進行近距離觀察;此外,還要選擇合適的灰鯨,可以智能遙控遠距離投放一種貼身粘的軟矽膠智能永久跟蹤器。這種先進的遠距離貼身粘智能跟蹤器充分利用了生物體內的紅外線做為工作動能來源,能夠與衛星係統信號相連,可以實現遠程無限接收指令和傳回海洋立體動態數據及生物體具體的信息資料,便於快捷地了解和掌握灰鯨的遷移、種群狀況、所經過海域的各種信息數據等。這種最先進的集海洋環境信息收集並能自主拍攝的智能海洋生物跟蹤器是中國海洋科學家跨學科多部門集大成共同研發出來的,它彙聚了海洋生物材料仿生科技等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其粘貼性能是模仿了藤壺及茗荷這一類海洋生物體內分泌出來的那種獨特粘性物質而附著在灰鯨身上的,不易脫落和丟失。
李旭揚收到恩師沈龍(人稱“潛龍”)隊長的工作通知後,立刻帶領著所屬小組的科考隊員們迅速啟用並投放了專用的深海無人艇“哪吒九號”入海工作。…
灰鯨(學名:eschrichtirobt)是一種遷徙距離最長的大型哺乳動物,廣泛分布在北太平洋的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等海域。
灰鯨在外部形態上具有以下特征:灰鯨的身體長度可以生長達到1015米,體重能夠達到3040噸。灰鯨全身呈現深灰色或褐灰色,腹部稍淺,身上覆蓋著典型的灰白色花紋。其頭部特征是頭部比較短,上頜吻端鈍圓,下頜吻端突出,眼睛緊鄰著口角上方,頭頂上有兩個氣孔。在其鰭肢上,胸鰭短小,末端圓形,沒有背鰭,有612個背脊,尾葉寬大,後緣呈現出平滑的“s”形。而其須板特點是上頜每側有130180塊鯨須板,淡黃色,須毛很粗糙。
灰鯨的生活習性表現在遷徙上,灰鯨是哺乳動物中遷移距離最長的一個種類,它們每年從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到美國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之間往返,距離長達16萬公裡。此外,在覓食方麵其主要是以浮遊性小甲殼類、鯡魚的卵以及其他群遊魚類為食,同時也吃些海膽、海星、海螺、寄居蟹等海洋動物。
灰鯨的潛水能力比較強,深潛水時尾鰭常常高舉出水麵,潛水的深度大約是100米,在水下前進的距離大約是1000米,潛水持續時間一般為1718分鐘。
在發聲上,灰鯨喜歡發出一種“哼哼”聲,每小時大約發出50次左右,每次曆時2秒鐘,頻率範圍在20200赫茲之間,強度可以達到160分貝。
灰鯨在海洋科考上的價值表現在以下方麵:1是生態指示器,灰鯨是海洋健康的關鍵指示標,它們的生存狀況反映了海洋環境的健康狀況。2在遷徙研究上,通過研究灰鯨的遷徙路線和棲息地,科學家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氣候變化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灰鯨保護現狀不是太好,雖然受到法律保護,但灰鯨的數量仍然受到生存威脅,主要原因是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灰鯨這種大型鯨類在仿生科技對人類的啟發是:1在仿生科學設計上,灰鯨的流線型身體和強大的潛水能力為仿生科技提供了靈感,科學家們可以研究其身體結構以開發出更加高效的潛水器和水下航行器。2在生物力學研究上,灰鯨的肌肉結構和運動方式可以為研究生物力學提供重要參考,幫助設計更加先進的機械係統。
灰鯨不僅是海洋中的一個重要物種,其獨特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也為人類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和思路。
李旭揚帶領著智能無人係統科考小組的隊員們站在甲板上,低頭認真細致地操作著高速智人無人深潛艇很快就來到了那群灰鯨底下八十米的範圍內近距離地觀察著它們在海洋中的遊動捕食生活狀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