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再次陷入糾結。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就真的沒辦法了。
李承乾卻依舊自顧自的說著
“一沒有外援,僅靠嶽家軍抵擋不了兩股金軍主力,二沒有朝廷的軍備支持,糧草、馬匹、藥物等等都沒有可靠的輸入來源。縱然嶽飛有著卓越的領兵才能,也很難與金軍膠著太久,何況是收回故土。”
程咬金再次說道:“還真不如嶽飛自立稱王,成立一個新王朝,這嶽飛哪都好,就是有點死腦筋!”
眾人都是苦笑著。
可有些人的性格有時候就是這樣,忠勇之人在乎的是天下蒼生,在乎的生前身後命,而非那個九五之尊的位置,或是榮華富貴。
他們有著高尚的情操,甚至可以為之而死。
嶽飛就是這樣的人,境界很高,卻也很無奈!!
李承乾解釋道:“想要成就一代霸業,建立王朝,首先要有足夠的人馬。”
“南宋王朝的北伐軍隊並不隻有嶽飛一股,與宋、金兩國相比軍事力量懸殊。”
“其次,自古建國要有人民的擁護,“民能載舟亦能覆舟”,嶽飛之前受士兵擁護、百姓愛戴是因為他的“忠”,如果嶽飛成了趁金、宋交戰,趁機攻城略地,自立政權的“小人”還會有這麼多人肯追隨他嗎?”
“此外,我們前麵提到,嶽飛性格上存在缺陷,為人孤傲,就連同為“主戰派的”老將韓世忠都討厭他,所以嶽飛有沒有當皇帝的能力還很難說。”
“想要收複北方土地,隻能聽調不聽宣,遙尊趙構為主,自己在北方開拓根據地,但決不能稱王稱霸,而是依舊以宋室臣子的身份在北方活動。”
李承乾緩緩道出自己的想法。
“咱們再拿出子任先生的《論持久戰》送於嶽飛,發展開拓敵後根據地,集合有識之士和民間百姓發展壯大自身力量。
再告訴他忠誠的對象應是天下百姓,而非趙宋,我想,嶽飛即便性格再偏激,也能聽得進去這些吧!!”
眾人聞言,陷入了沉思。
這個計劃大膽而富有創意,既有對曆史的深刻洞察,又有對未來的大膽設想。
嶽飛作為一代名將,忠誠、勇敢、有謀略,如果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支持,或許真的能夠改變曆史的走向。
特彆是《論持久戰》這本偉大的著作,還有子任先生的其他著作,李世民和李靖等人都仔細拜讀過,知道這本著作中蘊含的深刻的戰略思想和智慧。
對於嶽飛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它可以幫助嶽飛更好地製定戰略,組織戰鬥,團結各方力量,為收複北方土地而努力。
而強調忠誠於天下百姓而非趙宋,更是一種超越時代的理念。
在封建王朝的時代,忠誠往往被局限於對君主的忠誠。
然而,真正的忠誠應該是對國家、對民族、對百姓的忠誠。
隻有將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贏得百姓的支持和擁護,才能實現真正收回北方失去的領土,最終完成對華夏的複興!
眾人的心中充滿了期待,他們仿佛看到了嶽飛率領著嶽家軍,在北方大地上奮勇殺敵,為了天下百姓的幸福而努力奮鬥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