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午那不明覺厲的笑聲中,陳謝氏一下便明白過來。
這位呂公子彆看年紀不大,他是聽出了自己話中之話的。
隻是人家根本不在意,對她的話猶如清風過崗,明月照大江。
如此,就顯得她有些小家子氣了。
所以她才會對陳午說出,‘當真讓妾身慚愧’的話。
這句話,就是她的道歉。
“陳夫人無需如此。”
“呂某能理解。”
或許換了彆人,陳午會比較介懷。
以他的秉性,也肯定不會同意對方的條件。
最終他肯定會以賠錢,來結束這個事情。
雖然賠錢會心疼,但心裡暢快,不會被人拿捏的憋屈。
可眼前這位不一樣,是自家人。
她讓自己寫詩詞,也是為了觀水閣更好的經營。
而觀水閣經營好了,賺的錢裡麵,也會有他陳午一份。
她就是為了自己賺錢的而已。
思想這麼一轉彎,陳午哪能再說彆的?
“好!”
“既如此,妾身也就不說彆的了。”
“此地無法再住,稍後還請勞煩呂公子移步皓月院子居住。”
“這是妾身心意,公子一定不要推辭才好。”
此時,陳謝氏也十分爽快,直接給陳午升了一個檔次,住皓月院子。
“多謝陳夫人,在下就愧領了。”
陳午也不推辭,點頭說道。
事實上,他很明白,這一步也是這位陳謝氏的布局之一。
做給外人看的。
一會他再寫一首詩詞什麼的。
這就組成了一個相對比較完整,又美好的故事了。
故事裡自然是觀水閣豪爽,對文人雅客的友好。
他呢,則是投桃報李,為觀水閣寫下詩詞。
這就體現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共贏狀態。
“那呂公子請隨我來。”
“我們觀水閣有一麵影壁,所有尊貴的客人,都在那裡留字的。”
陳謝氏見陳午如此善解人意,也就不再多說,伸手向外一引說道。
高端對話有三層境界。
第一層,看山是山。
就像剛見麵的時候,陳午要是聽不出來,陳謝氏話裡的意思。
那麼他就是處於這一個初級層次。
不會得到陳謝氏的尊重。
第二層,看山不是山。
剛剛陳午的表現,就是處於這一層境界。
他看出了陳謝氏話裡的另一層意思。
而他,也針對另一層意思做出了反應。
第三層,看山還是山。
處於這一層境界的人,都是聞弦歌,而知雅意,彼此心照不宣的。
也就少了那些,彎彎繞繞的東西。
因為再怎麼繞,彆人也看的明明白白。
你繞,隻能徒增彆人笑話,降低自己身份罷了。
自持身份的人,誰會這樣乾?
所以在此時,陳謝氏說話便簡單了很多。
介紹那個影壁的時候,也沒有過多的對於影壁的修飾。
沒說什麼曆史上,有多少名人題字什麼的。
很簡單,很直白。
“嗬嗬,好,還請夫人帶路。”
“隻是在下一介武夫寫字可不好,彆玷汙了那些先賢前輩們的詩詞才好。”
經曆了兩輩子的陳午,特彆是有上輩子那些閱曆經驗。
此時見到這位‘自家人’的轉變,自然秒懂的。
因此他說話,也就隨之‘坦誠’起來。
這樣的說話方式,是陳午比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