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是神山居住的神民啊。”
陳午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和身邊的幾位老祖說話。
雨神山將信徒分為兩大類。
一種是神民,一種是普通信徒。
神民是需要經過摩迦族認可,其家族、姓名,生辰八字等等,都有專門的信息記錄在案。
同時,神民是在雨神山有居住權的人。
這些神民,在額頭眉心之上,彩繪有五彩斑斕的雨滴圖案。
這種圖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種榮耀。
他們被譽為親近神的人,是神的子民。
活著是為神傳播信仰,布施神的恩澤。
死,則是功行圓滿,回歸神國。
因此,對他們來說,生是一種職責,為神作貢獻。
死才是幸福的一件事,回歸神國,永享安樂。
另外一種是普通信徒,一般沒有什麼特殊的印記。
但來到神山,進入神山朝拜的,都會在額頭眉心之間被繪上,一個綠色雨滴的圖案。
比如陳午等人,是冒充來朝聖的外來人。
在進入雨神山的時候,就被人在額頭上,畫上這種綠色的圖案。
這種圖案,代表著外來者印記。
所有外來之人,未獲得摩迦族人許可,沒有取得居住神山權利的。
隻能在神山逗留十天,十天之後必須要離開,三個月內不得再來神山。
這種綠色的顏料,十天之後就會褪色,變成枯黃的顏色。
像一枚失去生命的枯黃樹葉一樣。
這種枯黃的顏色,還會存在三天。
這時,就必須離開神山。
再逗留,將被視作不敬雨神,後果很嚴重。
且三個月內,額頭是無法再塗抹那種綠色顏料的。
當陳午將這些信息,從彆人嘴裡套出來的時候。
也不得不感歎,果然是經驗老道的‘神棍’。
這種辦法,可以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充滿自豪感,榮耀感以及心理優越感。
也可以充分的調動,神山以外的人對這裡的向往。
來一趟,要間隔三個月。
一年時間,最多在這裡待一個月。
這就更能激發信徒的信仰。
人心就是這樣,太容易得到的,都不會珍惜。
隨手獲取的,都會隨手丟棄。
都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的心理。
“這是……饑餓營銷啊!”
“倒是一個很好的模板,到時候可以吸取一下經驗。”
陳午摸著下巴,前前後後想著雨神山這種模式。
摩迦族坐擁雨神山,而雨神山這種神奇的自然環境,很完美的將他們神化了。
他們再利用這裡稀缺性進行包裝,吸引信徒簡直不要太好使。
要在這樣環境惡劣的地方開拓神道,舒適的環境確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走。”
狗老祖看了一眼之後,對著陳午幾人使了一個眼色。
然後若無其事的,尾隨著那一幫祈禱的人。
事實上有很多的人,跟隨在綠色老者身後。
跟隨的人,絕大多數人是和陳午他們一樣,是額頭繪著綠色水滴的外來者。
這些人有的默默行走,有的則是跟著祈禱。
大概行走了小半個時辰左右,綠衣老者帶著眾人,走到了一處湖邊。
湖邊有一條寬度兩米左右的小道,一直延伸到湖的深處。
小道上鋪滿了碎金,瑪瑙,彩玉,珊瑚,還有一些不認識的東西。
將小道點綴的七彩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