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肅軍_流華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流華錄 > 第七十七章 肅軍

第七十七章 肅軍(1 / 2)

夜幕低垂,帳篷內燭火搖曳,映照著兩人的身影。孫原正坐在案前,眉頭緊鎖,手中的竹簡似乎已翻了不下百遍。郭嘉緩步走近,目光審視著他,低聲道:“青羽,夜已深,何必如此焦慮?你再三翻閱這些文書,卻似乎未曾找到你所求之解。”

孫原抬起頭,目光黯然:“奉孝,局勢日漸緊張,我心中難安。那些流民,身無分文,食不果腹,眼看著就要忍受饑寒與戰火的雙重折磨。可若我讓他們征兵,命令他們上陣殺敵,我怕他們心有不甘,更怕他們心中會埋下怨懟。你可知,這一場決策,關乎的不僅是魏郡的未來,還有無數百姓的性命。”

郭嘉沉默片刻,走至桌前,低頭思索。“青羽,你仁心可鑒,然天下大勢,豈能僅憑一腔熱血而為?戰爭中沒有太多選擇,隻有勝敗。你若一味心軟,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若流民的命運不由你掌控,那麼他日魏郡的安危,又由誰來承擔?”

孫原愣住,目光中閃過一絲痛苦:“你是說,我該以鐵血的手段去壓迫他們,讓這些無辜之人走上戰場嗎?難道,你真的希望我舍棄那份仁愛,去麵對一場場血肉橫飛的戰爭?”

郭嘉的眼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他知道,青羽的仁心並非可以輕易割舍。但他也深知,在這個動蕩的時代,任何軟弱都可能導致整個局麵的崩潰。“青羽,”他說,語氣比平日更為沉重,“你必須明白,戰爭沒有回頭路。寬容與遲疑,隻會讓敵人趁機侵占我們的土地,讓百姓承受更多苦難。你所顧及的每一條生路,最終可能會變成更多人的死路。你不希望看到百姓流離失所,但若魏郡無力保衛家園,難道他們的命運就會更好嗎?”

孫原的心中如同泛起了陣陣波瀾,他低下頭,沉默許久。帳內的燭光似乎也因這片刻的靜謐而顯得更加柔和。最終,孫原輕輕歎息,抬起眼簾,那目光中閃爍的,已不再是單純的憂慮,而是深深的矛盾與無奈:“奉孝,你的話,我明白。或許,這就是我所無法逃避的抉擇。但我始終不願相信,隻有血腥與暴力,才能帶來和平。”

郭嘉目光凝視著他,緩緩地說道:“青羽,你的仁愛是這世上最珍貴的東西,但有時,仁愛並非能解決一切。你有心善待百姓,卻不能忘記,保家衛國的責任壓在肩上,民眾的命運也掌握在你手中。你若選擇不出手,局勢隻會越來越糟,流民的命運亦將更加悲慘。你並非為一己之私,而是為了所有人的未來。”

孫原默默地凝視著郭嘉,那些話語如同一柄利劍,刺入了他內心最深處。那份友情的厚重,那份無言的關懷,仿佛在這一刻凝固成了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著他做出艱難的決定。他深吸一口氣,最終緩緩開口:“好,奉孝,我會聽從你的建議。明日便下令,若流民自願參軍,便優先征募。若他們拒絕,我亦不強求,但若戰火來臨,終究無法避免。”

郭嘉輕輕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與決然。“青羽,你的決定是對的。若我們不敢擔當,如何能指望他人挺身而出?你心中的仁愛終會在曆史的長河中被銘記,而你為百姓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會換來未來的安寧。”

孫原站起身,望向窗外那輪初升的明月,深深吸了一口氣,似乎感受到那份凝重與責任,也感受到郭嘉的話語中無形的支持與堅定。

“奉孝,”孫原的聲音低沉而溫和,“你說得對,這份責任我不能回避。隻願魏郡在未來的歲月中,能如這月光一般,清冷卻明亮,照亮百姓的生路。”

郭嘉微微一笑,目光中閃爍著讚許的光芒:“青羽,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無論風雨如何,你終將引領魏郡走出困境。”

兩人相對而立,心意交融,仿佛在這一刻,友情與責任已化作一股無形的力量,支持著他們一起走向未來的風雲變幻。

命令一到,魏郡各縣迅速啟動征兵工作,百姓的安寧瞬間被打破,原本繁忙的鄉間集市,忽然安靜了許多。孫原親自督導,派遣得力的親信,奔走於縣邑之間,傳達旨意,急不可耐地催促各地速速完工。此時,魏郡的氣氛愈加緊張,正如風暴前的平靜,似乎每一聲號令都預示著不安的未來。

在魏郡的一處小縣城內,縣令坐鎮於縣衙的高座之上,身披絳袍,手持長鞭,眉頭緊鎖,沉聲宣告:“魏郡郡衙命令,所有青壯男子,須按期參軍,若有不從者,重罰三十。”他的聲音沉穩而富有威懾力,猶如寒鐵撞擊冰麵,清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宣令之地,頓時一片寂靜。人群聚集,百姓們心中升起了陣陣愁雲,低語聲此起彼伏,雖然知道此刻的言語再無回旋餘地,卻仍然難掩心頭的焦慮與不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集市上,攤販與行人停下腳步,百般凝視著縣令的威嚴之語。許多貧困的百姓,衣衫襤褸,雙手長年勞作的痕跡遍布指節,麵容滄桑,背負著沉重的生活負擔。在這片沒有繁華的土地上,百姓們早已習慣了忍受苦痛,但這一次,征兵令的鐵律讓他們無處逃避。某些目光低垂,心中雖不願,但仍然無奈地踏上了前往登記的隊伍。對於他們來說,生計艱難,家園破碎,生活已無其他退路,投身戰場,成為唯一能寄托生存希望的出路。

“你這是要征兵,還是要奪人命!”那名瘦弱的中年男子低聲抱怨,憤憤不平地看著眼前的縣令,話語中充滿了絕望與憤怒。他的麵容消瘦,臉上的皺紋如深溝般刻著歲月的痕跡,眼中閃爍著一股憂慮與憤懣。然而,儘管憤怒與不甘在心頭翻滾,內心的恐懼卻讓他最終將這些情緒吞咽進肚,壓抑得幾乎不敢再出聲。

他低頭看了看身旁的妻兒,那些為生活所迫,麵容憔悴的親人。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他歎了口氣,聲音低沉:“不參軍,咱家怎能活下去?家裡已無餘糧,若不去參軍,這日子便再無活路。”他的聲音帶著幾分絕望,卻也隱約透出一絲無奈與認命。話音剛落,他便轉身,步履沉重地向士卒隊列走去,腳步拖遝,仿佛每一步都沉重得讓他幾乎無法忍受。

周圍的百姓紛紛低頭,沉默不語。此時,集市上雖然人流如織,氣氛卻變得格外壓抑。那些曾在這裡討生活的攤販,或在一旁低聲交談,或默默收拾攤位,似乎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無法言說的沉重。除了少數幾人敢於發聲,更多的百姓心中充滿了擔憂與憤怒,但最終卻都無奈地選擇低頭順從。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征兵命令,絕大多數人隻能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對於這些貧困的百姓而言,參軍並非出於忠誠或英雄氣概,而是為了活命。他們手中的鋤頭早已無法養家糊口,眼看著糧食逐漸耗儘,家園破碎,戰火將一切吞噬殆儘。此刻,唯有投身戰場,才可能獲得一線生機。即便知道黃巾軍的勢力如日中天,參軍後生死未卜,但這已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

然而,孫原的征兵令雖已下達,但並非所有地方的實施都如他所期望。為了防止這一征兵工作演變為強行征兵、逼迫百姓上戰場,孫原早早派遣了桓範和袁徽兩位掾屬前往各縣督察。兩人均為孫原心腹,智勇雙全,深得信任。為了杜絕亂征壯丁的現象,他們被委以重任,負責監督各地征兵過程,確保募兵工作不因縣令或地方官吏的私利而走樣。

桓範與袁徽各帶十名刺奸,四處前往各縣視察。刺奸,乃是當時朝廷特有的一類執法人員,他們職責特殊,不僅要查辦地方上的貪腐和不法行為,還要防範地方官員在征兵過程中的濫權行徑。桓範與袁徽深知,當前的征兵任務關係魏郡的生死存亡,若不加以嚴密監管,極易引發民怨與社會動蕩。因此,他們一路馬不停蹄,奔波在各縣之間,竭力查處一切濫用職權、強行征兵的行為。

在一座名為金城縣的小鎮,桓範與袁徽到達時正巧碰上了縣令的緊急征兵行動。金城縣地處魏郡的邊陲,戰火已漸漸逼近,百姓生活困頓。儘管征兵令已經發下,但當地縣令卻有些過火,明顯帶著逼迫的成分,私下拉攏了不少手下,強迫當地百姓參軍,有些人甚至未曾得到正式征召通知,就被抓走送往軍營。

桓範與袁徽迅速將這一情況掌握,並立即開始調查。在街頭,他們遇見了正在排隊登記的百姓,也遇見了一些憤怒的民眾。許多人因為被逼參軍而滿臉憤恨,但卻又不敢發聲。兩人立刻進行了乾預,調閱了相關文書,找到了證據,確認了縣令確實有強行征兵之事。雖然他們的手下並沒有執法權直接處置這些地方官員,但他們依然決定迅速上報,杜絕事態的蔓延。

“這件事我們不能輕易處理,”桓範在袁徽耳邊低聲說道,“我們沒有權力直接拿下縣令,但必須報告上級,避免事態惡化。”袁徽點了點頭,眼神堅定,“此事一旦傳開,魏郡必定會動蕩不安。我們必須立刻上報孫原,不能讓這些地方官員肆意妄為。”

兩人商議後,決定立即派人將情況上報孫原,並在報告中詳細描述了金城縣縣令的強征行為以及相關證據。與此同時,他們也下令暫時停止所有強行征兵的行動,確保百姓不再受到不公正待遇。

當他們趕回魏郡時,孫原已親自接待了他們的報告。看完兩人帶回來的情況後,孫原臉色陰沉,知道如果這一事件不及時處理,勢必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民怨和動蕩。他決定立即下令各地嚴查類似行為,並派遣其他督察前往金城縣,查清真相,以示懲戒。

然而,縣令的處置權並不在孫原手中。儘管他已要求嚴查,但對地方官員的處理仍需經過上級的審批。在孫原下令後,金城縣的強征行為雖然暫時停止,但所有的事宜仍需上報給更高層級的朝廷和地方主管部門,以防止更多的亂象滋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隨著這些事件的逐步曝光,魏郡內部關於征兵的爭議愈加激烈。儘管桓範與袁徽的迅速處理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但仍舊無法完全消除百姓心中的恐懼和不滿。許多百姓在投身戰場的同時,也在心中埋下了對地方官員的不信任,甚至對於未來的戰事充滿了恐懼——他們既要麵對日益逼近的黃巾軍,也要小心自己是否會再次被迫參與到這場沒有儘頭的戰爭中。

然而,孫原的目的並未改變,他仍舊在為魏郡的存亡而努力。隨著時間推移,士兵們漸漸走到前線,而那些曾因強征而不滿的百姓,也開始明白,投身戰場或許成了他們唯一能控製自己命運的方式。

魏郡的存亡與這群流民息息相關。此次征兵,雖然以魏郡本地的青壯為主,但流民中的壯年男子也被列為征召對象。由於家園被毀,他們無處可歸,戰爭使得他們早已失去了生存的依托,許多人在絕望中被迫投身於這場關乎生死的戰鬥。對於他們而言,戰場或許是唯一的希望,因為隻有通過加入軍隊,他們才能得到一線生機,或許還能從戰鬥中找到重建家園的機會。

孫原深知,魏郡的未來寄托在這些新兵身上。然而,這支由流民組成的軍隊,缺乏戰鬥經驗,許多人甚至連基本的武器都不熟悉,如何將這些散漫的民眾組成一支能在戰場上有所作為的隊伍,是他麵臨的最大挑戰。如何挑選出合適的士兵,如何訓練這些草莽出身的百姓,成為了孫原急需解決的問題。

魏郡境內的流民,遍布各個鄉村與城鎮。原本富饒的田園變成了廢墟,許多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為了加快軍隊的組建進度,孫原決定采取更為直接的策略,儘可能地從流民中選拔壯年男子,快速充實軍隊。征兵的工作在魏郡各地迅速展開,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都有官兵的身影。他們一邊忙碌著登記與篩選,一邊強迫那些無路可走的百姓加入。許多人麵對征兵,心中憤怒但又無可奈何,他們要麼選擇順從,要麼隻能繼續漂泊。對於流民而言,參軍成為了唯一的出路,儘管戰場上充滿未知的危險。

幾日之後,五千名士卒的名額終於填滿。這些士兵中,三千餘人來自各地的流民,剩下的一千人是魏郡本地的青壯。雖然隊伍已經形成,但戰鬥力如何,尚不得而知。流民們的素質參差不齊,許多人從未接觸過兵刃,武器使用極為生疏。孫原心中清楚,這支由草莽出身的人組成的隊伍,雖然龐大,但如同一盤散沙,無法與黃巾軍的精銳部隊抗衡。

儘管如此,孫原並沒有因此失去信心。他知道,雖然這些士兵的戰鬥力暫時不足,但隻要進行有效的訓練,加以磨礪,或許能夠迅速提升其基本戰鬥素養。更何況,這支新組建的隊伍,雖然質地不精,卻擁有忠誠與勇氣,若能加以調教,依舊能為魏郡爭得一線生機。

在魏郡的軍營內,塵土飛揚,戰鼓已經擂響。那些新征募的士兵,或是流民,或是貧苦百姓,開始了他們的初步訓練。剛開始時,大多數人都從未持過兵器,訓練場上充斥著笨拙的身影。握刀柄的手不穩,步伐混亂,許多人甚至連基本的隊形都無法維持。

審配冷靜沉穩,善於訓練士兵,尤其是那些草莽出身的兵員。孫原深知,審配的到來將成為這支軍隊能否成型的關鍵。他要求審配親自負責訓練這些新兵。


最新小说: 惡女種田,我嬌養了病弱相公 廢丹田斷經脈?瘋批滅你全宗 綠腰 秩序樂園,我無限加點 雲起驚鴻客 末日加載:吞噬進化,獸形天災 紐約1990 南海之夢 起源之書:我的天賦全靠自己寫 重回84小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