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然在即將翻看第六頁時。
他的手在抖。
不知為何,隨著陳然越往下翻,他內心就越是恐懼?
仿佛越接近死亡。
[隻看了前五頁,該怎麼修心靈台二境,基本上已經被我完全推理出來了,剩下的……]
[還有必要看嗎?]
想了想,最終還是翻開了第六頁,他想看看後麵的內容。
第六頁:物質決定意識。
[嗯?]
[物質是人的第一性,意識是人的第二性。]
[意識來源於物質,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同時,意識也可以反作用於物質,即主觀能動性。]
[這不就是唯物論嗎?]
他皺眉翻開下一頁。
第七頁:意識無法反作用於物質,你得到的隻是物質。
[等等!]
[前五頁,已教我們如何斬去常識,獲得更高級的常識。]
[簡單來說,麵對常識時,我們得到的是更高級的常識,而這個更高級的常識,在我們腦海中是屬於意識,也就是說,這個意識不能反作用於物質?]
[比如,白馬非馬。]
[肯定:白馬一定是馬。]
[否定:白馬不是馬。]
[否定之否定:在沒有限製出自典故時,白馬是馬。]
[也就是說,我們更高級彆的常識是:非典故,白馬是馬。]
[這個更高級彆的常識,便是我們根據物質而產生的意識。]
[這時候,就不要再去反作用於物質了,即不要再發揮你的主觀能動性,簡單來說,就是不要再杠下去了。]
[結論就是:更高級的常識是什麼,那麼物質就是什麼。]
[不要再繼續杠,比如,這匹白馬可能是白驢騾子之類的。]
[沒必要這樣杠下去,隻因你得到的高級回複,就已經給出最終答案:白馬是馬。]
[這個很好理解,畢竟你是根據物質的【偶性與本質】,最終得到的高級回複。]
[若再去質疑,就會陷入無窮無儘的自證環節。]
繼續翻看。
第八頁:意識得到物質,物質作用於意識。
[這應該是無距的構建!]
[簡單來說。]
[意識得到物質:即在無距中構建【物質】,從而讓玩家分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擬。]
[比如,一件物品,你可以得到更高級的回複,那麼說明這件物品是真實的,如果你得不到更高級的回複,說明是虛擬的。]
[你把真實的,映照在你的無距中,那麼【物質作用於意識】即你看到的都是真實的。]
這裡可能會有疑問,實體與虛擬都一樣,按理說,玩家都可以獲得更高級的回複,為什麼虛擬的會無法獲得更高級回複?
原因很簡單。
實體與虛擬,表麵上看起來都一模一樣,但它們都處於【肯定】階段,即初級【肯定】,也就是【看山是山】的階段。
但,靈台二境的玩家。
已經達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高級階段。
因此,靈台二境的玩家,可以辨彆真實與虛擬,即可以得到真實的高級回複。
把獲得的高級回複,在無距中映照出來,那麼玩家就可以不用時時刻刻處於二境狀態,也能輕鬆知道什麼是真實的,什麼又是虛擬的,當然虛擬人除外。
由於,靈台二境,無法在無距中映照玩家,因此,若有虛擬人存在,需要時時刻刻去獲得真實玩家的高級回複。
即:時刻鎮壓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