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笙,走到門前,深吸一口輕輕敲響房門。
推開門,隻見裡麵坐著一位出塵的青年,青年麵前是一盤棋局,上麵已有落子。
“坐。”
南笙坐在青年對麵,瞥了眼棋盤,撚起白子落下。
青年目光未離開棋盤,見白子落下,他隨手撚起黑子落下。
兩人默默下棋。
第三十手,原本占儘優勢的白子,逐漸出現頹勢。
第四十手,棋盤上黑子與白子互有攻伐。
第五十手,白子逐漸出現劣勢,黑子高歌猛進。
第六十手,南笙盯著棋盤撚起的白子,又放回棋盒中。
“我輸了。”
青年給南笙倒了杯茶,又給自己倒上,抿了口問道:“你知道你輸在哪裡嗎?”
“我心境不如你?”
聞言,青年笑而不語,自顧自地品茶,“這可是餓死鬼酒樓四樓的高檔貨。”
南笙也喝了口,可謂茶香四溢,回味甘甜,心曠神怡。
放下茶杯,他繼續道:“我輸在棋藝不如你?”
青年搖頭,笑道:“你輸在你是執棋手。”
“何解?”南笙皺眉問。
“你是執棋手,今天不輸給我,明天也會輸給他人。”
說著青年輕揮衣袖,兩人中間立刻浮現著各種審判畫麵。
“你說謊了。”
“你說謊了。”
“你說謊了。”
畫麵中,一個個玩家,說出審判口令,他們有贏得對手的狂喜之色,有失去對手的落寞,還有活下來的慶幸。
青年指著被審判者,最終倒下的屍體,問道:
“他們又輸在哪裡?”
不待南笙回答,青年便自顧自說道:“他們輸在……他們都有審判權。”
南笙似懂非懂。
青年繼續道:“聽聞你對曆史有研究,可知王安石的青苗法與社倉法的區彆?”
“一個是官府管理,一個是民間推舉德高望重的人。”
其實,很多人,對古代的天災有誤解,覺得百姓隻要遇到天災就得餓殍遍野。
其實不然。
比如,社倉法,就能應對天災初期的糧食問題。
簡單來說,社倉法,在豐年時大量收購糧食,在災年時以極低的利息貸款給災民,讓他們度過災年,相當於銀行貸款。
社倉法與青苗法不同的是。
社倉法,是當地老百姓,自己推舉出德高望重的人,掌管社倉,從而避免一些貪汙現象。
而且即便是有貪汙,還可以重新推舉德高望重的人。
這就與青苗法那種,官府強迫百姓貸款要強的多。
…
“你總結的很精辟。”青年點頭說道,旋即他又指著畫麵。
“你看他們,人人都有審判權,這就是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