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靠近京城之地,如今正值乾旱歲月,可居然有一處地方能夠持續穩定地供應新鮮蔬菜。這件事不但傳得沸沸揚揚,還引起了記者們的關注。很快,就有一組記者來到了上河村。
林曉,身為隊長,身高一米七二。她留著一頭利落的短發,那雙大眼睛明亮而有神,透著一股機靈勁兒。臉龐消瘦的她,高挺的鼻梁下,那總是帶著微笑的嘴就像一抹溫暖的陽光,小麥色的皮膚散發著健康且充滿活力的氣息。
她畢業於國內知名的傳媒大學新聞係,在新聞界摸爬滾打了五年之久,曾經報道過眾多民生事件,經驗豐富,尤其擅長挖掘事件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記者二名叫張宇,身高一米八零。他濃眉大眼,長著一張國字臉,給人一種沉穩可靠之感,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
他的頭發烏黑整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更增添了幾分儒雅的氣質,仿若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
他曾經是地方報社的優秀記者,後來被調入省級媒體。他一直對農業相關的新聞題材興趣濃厚,此次更是主動請纓來到上河村采訪。
記者三是蘇瑤,身高一米六五。她長發披肩,眼睛彎彎的,恰似月牙一般,笑起來就會出現兩個迷人的小酒窩,皮膚白皙,麵容精致,看起來親和力十足,就像一個可愛的鄰家女孩。
她是新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成績優異,在實習期間就展現出對新聞敏銳的洞察力。
此次,她跟隨前輩們一同來到上河村,心中滿是期待,希望能夠寫出極具影響力的報道。
當這三個人結伴同行,一路走訪,終於來到上河村的三岔路口。當他們走到那處大河邊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驚呆了。
看呐,一排排碗口粗的圓木像忠誠的衛士一般紮根在大河邊上,它們不僅牢牢地守護著堤岸,還使得岸邊形成了一片寧靜的小天地。
這些粗大的原木隔出了一片一米多到兩米寬的水麵,這片水麵又被更小的木棒劃分成一個個的長格子。在這些小格子的水麵上,漂浮著一個個竹架子,竹架上是一株株鮮嫩欲滴的空心菜。
這些空心菜像是被精心編排過的隊伍,明顯分成了一批一批的。有的空心菜已經成熟,可以采摘了,就像等待檢閱的士兵,驕傲地展示著自己的飽滿;有的還需要再等上幾天,仿佛是正在成長的孩子,還需要一些時間來變得強壯;而有的剛剛采摘完,隻剩下淺淺的菜根樁,就像完成使命後默默等待下一次使命的老兵,安靜地等待著再次生長。
同時,這些小格子裡麵明顯養殖著不同的魚類。瞧,有的小格子裡麵不時有鯉魚或者草魚像調皮的孩子一樣躍出水麵,然後又像跳水運動員一般重新落回格子裡麵;有的格子裡全是鰱鱅魚,它們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悠閒地遊弋著;還有的格子裡明顯能看到不少黃鱔在裡麵爬來爬去,仿佛是在進行一場神秘的探險;有的格子裡麵也不斷有泥鰍露出水麵,然後又如受驚的兔子一般迅速地潛入水底躲藏起來;更有趣的是,有的格子裡麵居然全是一些小青蛙站在竹架子上麵跳來跳去,就像一群活潑的小精靈在嬉戲玩耍。
眼前的這一幕讓三個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知道,他們也是走南闖北的記者,見識過無數的新鮮事物,論見識之廣、之多,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們。
可是,眼前這種從未見過的新鮮種植方式,真的是讓他們大開眼界。
這下子,他們恍然大悟。難怪在天氣如此乾旱的時期,這上下河村不但每天都有魚售賣,而且還有各種各樣新鮮的蔬菜拉出去賣,而且數量還不少呢。
如此新奇又新穎的種植方式,而且還是套種,這讓三人興趣大增。
這絕對是一種顛覆傳統的種植方式,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最新種植方式。今天他們真的是來對了。
一時間,照相機“哢嚓哢嚓”的聲音不絕於耳,他們堅信,如果把今天的所見所聞報道出去,一定會引起全國人民的震驚,引起巨大的轟動。
“太了不起了,這是什麼人想到的這樣的方法,這樣的種植方法,真的是絕了!”
“這樣的新式方法,這麼好的種植方式,絕對應該在全國大力推廣。如此好的方法,如此好的種植方式如果不將它推廣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這簡直就是巨大的浪費,簡直就是巨大的罪過。”
這一刻,三人感覺自己的身上充滿了使命感,他們一定要把這樣的方式傳播出去,讓全國的所有農民都能夠世代受益。
蘇瑤雙眼發亮,她看著隊長林曉說道:“林曉姐,咱們今天真是來對了,這才剛剛來到這裡,還沒進村呢,咱們就有了這麼巨大的發現,我真的是非常期待咱們接下來的發現了。
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神人能夠想到這麼好的種植方法,我簡直太佩服,太崇拜他了。”
三個人沒有馬上進村,而是順著大河邊上一路觀察著大河邊上的這些小格子,以及小格子裡麵種植的蔬菜和養殖的魚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