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們對竹文具盒的喜愛幾近癡迷,那些曾經習以為常的普通文具盒,此刻在他們眼中已變得黯淡無光,昔日的吸引力早已消失不見。
無論是誰,一旦有幸擁有了竹文具盒,都會如獲至寶般珍視,在班級裡、在同學與小夥伴麵前,那驕傲展示的模樣,宛如一隻在晨曦中引吭高歌的雄雞,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自己獨一無二的幸運與非凡。
有些小孩子瞧見小夥伴手中精美的竹版文具盒後,心中滿是羨慕,回到家中便向大人哭鬨著索要。
其中有得償所願,收獲了心儀的竹文具盒,臉上洋溢著如春日暖陽般燦爛的笑容;然而,更多的孩子卻未能得逞,換來的卻是一頓“乾筍子炒肉”,但這絲毫未能削減竹文具盒在他們心中如璀璨星辰般的魅力與熾熱渴望。
秦家村竹飯盒與文具盒的火爆盛景,仿若一塊具有強大魔力的磁石,吸引了一批記者慕名前來參觀采訪,其中就有林曉、蘇瑤、張宇三人。
此時的秦家村,宛如一座被點燃的舞台,一片繁忙喧囂之象,每個人都在這舞台上儘情地演繹著自己的角色,書寫著屬於秦家村的獨特篇章。
早先計劃趁著秋冬農閒季節開展的開挖平整荒灘、修建魚塘以及泄洪通道之事,此刻卻因竹製品的火爆生產而被擱置一旁。
現在的秦家村村民們,一個個忙得昏天黑地,哪裡還有人手去乾其他的,早先擬定的修建魚塘,修建泄洪通道的計劃,現在根本難以付諸實踐。
最終,秦家村的秦耀祖隊長與村中的智囊們商議之後,果斷決定向附近其他村莊求援,招募人員前來生產隊參與勞作,共同挖掘平整荒灘,修建泄洪通道。
畢竟,正如李君文大隊長所言,那三處荒灘閒置在那裡,實在是一種莫大的浪費,宛如被歲月塵封的寶藏,亟待人們去開發挖掘。
若能將其修建成三層魚塘,那魚塘必將成為秦家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畫卷,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再加上精心修築的泄洪通道,更能為村莊鑄就一道堅固的防洪通道,使村裡的莊稼免受洪水的侵襲與肆虐。
屆時,在池塘的水麵上種植水稻與空心菜,那畫麵不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是豐收的象征,仿佛能看到金黃的稻穗與翠綠的菜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宛如在低聲訴說著豐收的喜悅與希望。
民以食為天,在農村人的心中,糧食生產永遠是重中之重,不容有絲毫懈怠。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這可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種地的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當秦家村招工修建泄洪通道與三個魚塘的消息傳遍四裡八鄉時,瞬間如平靜的湖麵投入一顆巨石,引起了軒然大波。
如今,在生產隊普遍無事可乾的大環境下,秦家村卻獨樹一幟,開啟招工之旅,這無疑如同一座黑暗中的燈塔,吸引著眾人的目光,讓周邊村莊的人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眾人皆心懷憧憬,渴望前往秦家村賺取一份工錢,改善家中的生活。
起初,秦家村本打算僅招收五十人,然而,消息傳開後,竟有兩百五十多人如潮水般蜂擁而至,那場麵仿若一場盛大的集會,人聲鼎沸,熱鬨非凡。
最後,還是李君文挺身而出,為秦耀祖隊長出謀劃策:“秦隊長,既然來了兩百多人,不妨全部收下。隻要是勤勞肯乾、能吃苦耐勞且不偷奸耍滑之人,皆可留下。”
“可安排一部分人修建泄洪通道,另一部分人則投身於荒灘的挖掘與魚塘的修建工作之中。”
每位前來做工之人,每日可獲得五毛錢的工資,此外,秦家村還貼心地負責管兩頓飯。每頓飯皆有從沿河村或陳家村采購而來的鮮魚,以及從上河村、下河村購置的空心菜,葷素搭配,營養豐富,量還挺大。
而且,每餐還會為每人發放四個大饅頭,這饅頭猶如一個個飽滿的白胖子,散發著誘人的麥香,仿佛在向人們招手。
秦家村的村民們不久前才親身經曆過饑餓的煎熬,深知糧食的珍貴與來之不易,更能體會那些前來做工之人的心境。
他們明白,這些工人定會將饅頭帶回去與家人分享,於是,四個饅頭個個都做得碩大無比,仿佛蘊含著秦家村滿滿的誠意與關懷,如同一顆顆飽含深情的愛心。
許多前來乾活的人,每餐僅食用兩個饅頭,將剩餘的兩個小心翼翼地包好,帶回家中。
如此一來,每位工人一天便能為家中帶回四個大饅頭,這樣也能讓家人每天都品嘗到白麵大饅頭,讓家裡饑腸轆轆的孩子們填一填乾癟的肚子。
秦家村為購買糧食之事發愁,無奈之下,秦隊長尋到了李君文相助。
李君文轉而求助於李有福,李有福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賣了一批糧食給秦家村。
同時李有福告誡李君文:“二伯,以後這個糧食買賣的事情你就彆參與了,這很危險。”
第一批糧食,是李有福夜間騎著自行車送到秦家村的一處空地上的。第一次交易的是大米五百斤,玉米粉一千斤,麵粉一千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