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月餘的辛勤勞作,廠房終於順利修建完成。上河村和下河村也不含糊,迅速結清了每一位務工村民的報酬。
回首這一月,每日工錢僅五毛錢,全月總計不過十五塊,說實話,這點薪酬實在有些微薄,畢竟村民們在修建廠房期間,承擔的皆是繁重而勞累的體力活,每一滴汗水都傾注了艱辛與不易。
然而,此前秦家村便是以此標準支付工錢,且他們每頓還會發放四個大饅頭。
李君文和李有福經過斟酌,也認可了這種方式。雖說每日工錢僅五毛,但那四個饅頭可不容小覷。
它們個個飽滿碩大,白花花的,散發著誘人的麥香。許多村民每餐食用兩個便覺腹中充實,於是每餐省下兩個,如此一天便能攢下四個大饅頭帶回家去。
上河村和下河村見狀,也依葫蘆畫瓢,效仿秦家村的做法。
彆看這四個饅頭普普通通,在當下物資相對匱乏的時期,外麵即便有錢,也未必能輕易買到這般純白麵製作的饅頭。
聽聞有的村民將饅頭帶回家後,並未直接食用,而是小心翼翼地掰碎,與野菜或其他雜糧混合在一起,精心熬煮成一鍋熱氣騰騰的粥。
這四個大饅頭,足以讓一家老小在第二天與其他雜糧搭配,維持一天的溫飽。
待到結算工錢時,村民們不僅領回了十五塊錢,上河村和下河村還特意在最後一天蒸製了大量饅頭,讓每人比平日又多拿了四個。
村民們懷揣著十五塊錢,手拎著八個大饅頭,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興高采烈地踏上歸家之路。
雖說此後這樣能敞開肚皮吃飽的日子一去不複返,大家又回歸到往昔緊巴的生活,但回想起這兩個月來的經曆,村民們心中也滿是感慨。
這兩個月的勞作,他們賺取了三十塊錢,不僅省下了兩個月的口糧,每日還有四個大白饅頭貼補家用,家裡的存糧也因此節省了不少,這個冬天相較去年,終究是要好過許多了。
廠房竣工後,兩村特意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購置了兩串喜慶的鞭炮,在新廠房門前整齊擺放。
隨著鞭炮被點燃,“劈裡啪啦”的聲響瞬間打破了村莊的寧靜,在熱鬨的鞭炮聲中,一塊鐫刻著“雙河竹編廠”的醒目大牌匾被穩穩掛在了房簷之上,自此,雙河竹編廠正式宣告開業。
李有福早就收到了邀請,這天也騎著他那輛專用的三輪車前來祝賀。
三輪車的車廂裡,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十幾款小巧玲瓏的竹編,這些竹編都被一層用雜草精心編織的草毯子悉心遮蓋著,宛如一件件珍貴的寶物。
這些竹編可不簡單,皆是李有福憑借前世的記憶,在空間裡反複琢磨、多次試驗後精心編織而成的。
其中既有精致的小菜籃、果籃和果盤,實用又美觀;還有竹席,那竹席之上,李有福彆出心裁地編織了一叢修竹圖案,還點綴著些許文字,比起尋常竹席,更顯高雅美觀、格調不凡。
除此之外,還有竹凳、竹躺椅、竹枕頭、竹箱子、竹茶杯、竹拖鞋、竹保溫瓶外殼等各類生活用品,甚至還有一些造型獨特的龍形、鳳形以及蜈蚣型的竹風箏,隻不過這些竹風箏尚未貼上紙,卻也彆有一番質樸的韻味。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一個超級迷你的小水車,這小水車完全由竹子打造而成,各個部件之間銜接緊密,工藝精湛,而且在水車的各處部件上,還細心地編有號數。
如此一來,無論是拆卸還是組裝,都極為方便,隻需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數字順序依次操作,便可輕鬆完成,簡單易行。
李有福心中早已盤算好,日後雙河竹編廠完全能夠依據這個小水車的樣式,製作出特大、大、中、小四種不同規格的水車,推向全國各地的市場。
屆時,隻需配上一張詳細的圖紙,購買者便可依照順序迅速完成組裝,方便快捷。
這個水車是李有福用多種顏色的竹子巧妙拚接而成,色彩斑斕,絢麗奪目,宛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它不僅能幫助農民灌溉莊稼,提高農田的產量,而且對於一些風景優美的景區而言,將其購買回去,組裝好放置在河邊,橋邊,池塘邊,也能成為一道獨特而迷人的景觀,吸引遊客的目光,增添景區的魅力。
鞭炮聲漸漸消散,李有福麵帶微笑,對王海遠和蘇學文說道:“三舅、蘇隊長,我在三輪車裡給咱們竹編廠拉來了一些樣品,你們派人去取一下吧。”
蘇學文一聽,眼中頓時閃過一絲驚喜,連忙說道:“謝謝有福了!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李有福連忙擺手,謙遜地說:“不用謝,都是自家人。你們先安排人把那些小竹編搬進廠裡,那些樣品我都已經按比例縮小了,等廠裡生產的時候,按照相應比例放大就行,操作起來並不複雜。”
蘇學文立刻召集了幾個手腳麻利的村民,大家七手八腳地將李有福三輪車裡那些精致小巧的竹編小心翼翼地搬運到竹編廠的生產車間裡,整齊地擺放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