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熱鬨尚未完全消散,時光便匆匆行至臘月十五,年味兒雖已漸漸淡去,但李有福家卻依舊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之中。
大哥成婚的一應物件皆已準備周全,嶄新的自行車閃耀著金屬的光澤,縫紉機靜靜地立在一旁,還有那兩床柔軟厚實的新被子,無不散發著幸福的氣息。
李有福對母親的話銘記於心,當聽聞母親念叨著棉花越多越好時,他二話不說,再次拉回了足足五十斤棉花。
母親見了這白花花的棉花,臉上笑開了花,滿心歡喜地忙碌起來。
不僅給家裡增添了兩床溫暖的被子,還精心為大姐二姐各備下兩床棉被,就連李有福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也收到了飽含心意的九斤重棉被,這可比他們原來的被子還要厚實暖和。
看著這些棉被,王秀清的心中滿是自豪,仿佛看到了兩個閨女未來出嫁時的風光,她仔細地用棉布將四床被子層層包裹,穩穩地鎖進櫃子裡,像是鎖住了一家人的幸福與溫暖。
媒人趙雲麗在李佑鑫的房間看到那兩床嶄新厚實的棉被時,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深知這樁婚事的美滿,也為自己促成這對佳緣而感到欣喜。
同在軋鋼廠做工的她,對李君豪一家的情況了如指掌。
這一家子個個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李君豪更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車間副主任,在軋鋼廠裡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而且李佑鑫進廠沒多久就分到了房子,這在旁人看來,無疑是這家人有能力、有關係,生活蒸蒸日上的最好證明。
婚期定在了一個陽光正好的星期天,李君豪早早地便將喜訊告知了上河村的李家親眷以及王秀清的娘家眾人。
李有福大姑家聽聞此事,自是歡喜不已,不僅因為這是家族的大喜事,還因著過往李有福給予的關照。那些承蒙李有福幫忙而在軋鋼廠謀得工作的上河村人,也都心懷感激,此次更是備好了禮物,準備在婚禮上好好慶賀一番。
彭德梅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中孩子眾多,經濟上並不寬裕,陪嫁之物也略顯簡單,僅有毛巾、洗臉盆、兩個枕頭、一個熱水壺,還有特意為李君豪和王秀清準備的一雙布鞋。
然而,李家並不在意這些,他們眼中的彭德梅,宛如一朵盛開的鮮花,人長得漂亮不說,還知書達理,又在這荒年裡人人稱羨的食品廠工作。
在這物資匱乏的年月,食品廠的工作無疑是一份難得的保障,哪怕隻是些許食物殘渣,在旁人看來也是極為珍貴的。
更何況,此次彭德梅結婚,她那參軍在外的大哥彭德勇也特地請假歸來,為妹妹的婚禮增添了幾分莊重與喜悅。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李有福家的小院裡,泛起一片金色的光輝。
李有福推出一輛嶄新的自行車,車把上係著的紅綢帶隨風舞動,宛如跳躍的火焰。
大哥和二姐也各自推出自己的新車,李父那輛雖有些時日,但擦拭得鋥亮,也透著幾分新氣象。
一家四口,騎著自行車,浩浩蕩蕩地向著彭德梅家出發。
李有福在前麵風風火火地騎行著,宛如一隻歡快的報喜鳥,引領著隊伍前行。
大哥和二姐則穩穩地跟在後麵,臉上洋溢著幸福而又期待的笑容,仿佛帶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不多時,便到了彭德梅家。李有福清了清嗓子,按照古老的習俗大聲喊門,門內頓時傳來一陣歡聲笑語和善意的“刁難”聲。
一番熱鬨的互動後,門緩緩打開,身著紅嫁衣、蒙著紅蓋頭的彭德梅宛如一朵嬌羞的紅牡丹,靜靜地站在那裡。
李有福的大哥趕忙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將彭德梅扶上自行車後座,又用柔軟的棉被將她裹得嚴嚴實實,生怕這寒風吹涼了新娘子。
返程的路上,迎親隊伍宛如一條紅色的絲帶,蜿蜒在鄉間小道上。
周圍的鄉親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兒,駐足觀望,眼中滿是羨慕與祝福。
孩子們在一旁嬉笑追逐,大人們則微笑著點頭稱讚,小聲議論著這樁美滿的婚事,那話語裡滿是對新人的祝福和對生活的向往。
回到家中,鞭炮聲驟然響起,劈裡啪啦的聲音像是在歡快地訴說著喜悅。
在眾人的簇擁下,李佑鑫和彭德梅緩緩步入堂屋,開始了莊重而神聖的拜堂儀式。
“一拜天地!”隨著司儀那洪亮而又莊重的聲音響起,兩人並肩而立,神色虔誠地朝著天地深深鞠躬。
他們的身姿挺拔而堅定,仿佛在向天地訴說著對這份婚姻的敬畏與感恩,感恩天地的庇佑,讓他們在這茫茫人海中相遇、相知、相守。
“二拜高堂!”李佑鑫和彭德梅輕輕轉身,麵向坐在上位的李君豪和王秀清。
兩人緩緩彎腰,行了一個深深的禮,那彎曲的身姿裡飽含著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
李君豪和王秀清看著眼前這對新人,眼中淚光閃爍。
王秀清抬手輕輕擦拭著眼角的淚花,那淚水裡滿是幸福與欣慰;李君豪則挺直了腰板,臉上洋溢著自豪與滿足,坦然地接受著新人的禮拜,仿佛在這一刻,他看到了家族的延續和幸福的傳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