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有福在飛回四九城的路上,越想越覺得不踏實。那些還沒收到紅薯的偏遠地區,村民們挨餓的模樣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
終於,他咬咬牙對小金說道:“改變方向,往河北、山東和山西境內飛。”
雖說這三個省份上次他已經送過不少紅薯,可三省地域廣袤、人口眾多,不少偏遠地方仍未能覆蓋。
這次,他依然著重把物資送到鄉下和小城鎮,大城市相對物資豐富些,餓死的人較少,便不在他援助範圍之內。
就這樣,季有福白天在空間裡修煉、催生出大量紅薯。
等夜幕降臨,便出發一路派送。
連續七個夜晚的奔波,他自己都不知道小金飛了多少公裡,自己又送出去了多少筐的紅薯。
他終於回到了四九城,此次空投紅薯的行動,算是暫時告一段落。
此時,鄭師傅他們運送的兩車紅薯和野豬肉早已安全抵達軋鋼廠。
當兩輛滿載著二十六萬斤紅薯的大卡車緩緩駛入廠區,工人們得到消息之後,整個軋鋼廠瞬間就沸騰了。
工人們得知每人都能分到二十斤紅薯,現場頓時就炸開了鍋。
在這物資極度匱乏的艱難時刻,二十斤紅薯說不定就能在關鍵時刻挽救一條人命。
從廠長、工會主席到普通工人,所有人都對李有福的能力欽佩不已。
廠裡的工人們隻要見到李君豪或者王秀清,都會滿臉笑意地打招呼:“君豪,多虧了你家有福啊,你真是養了個好兒子!”
“秀清,太感謝你們了,有福這孩子,可給咱軋鋼廠帶來大福氣了!”
王秀清表麵上隻是微笑點頭,連聲說她家有福並沒有做什麼,可內心早已樂開了花。
自家老四如此有出息,著實為家裡爭了光。
軋鋼廠宣傳部更是通過大喇叭,對李有福進行了大肆表揚。
當天,紅薯就全部分發到工人手中。李有福家在軋鋼廠上班的有四個人,一下子分到了八十斤紅薯,著實讓不少人羨慕不已。
但工人們都清楚,這是李有福家應得的,大家對他家不僅沒有眼紅,反而滿心感激。
畢竟從李有福進入軋鋼廠以來,為廠裡拉來了太多的物資。
李有福家裡如今不缺吃的,八十斤紅薯拿回家後,他們立刻讓李佑鑫把屬於他的那份拿走。
李佑鑫結婚後,李君豪和王秀清聽從李有福的建議,將他分了出去,如今他的戶口獨立,每月自己購買糧食。
他的妻子彭德梅在食品廠上班,兩人的口糧雖說勉強夠吃,但也並不寬裕。
王秀清心疼大兒子,還時常從家裡拿些糧食給他。
家裡剩下三個人的紅薯份額,共計六十斤。如今李有福的外公外婆家、爺爺奶奶家都不缺吃的,這些紅薯也就不用往鄉下送了。
王秀清想著大兒子的難處,又給了李佑鑫二十斤。
她知道,李佑鑫分到的那二十斤紅薯,肯定會讓彭德梅拿回娘家。
彭德梅娘家隻有老兩口有工作,下麵一兒一女,正是能吃的年紀,四個人僅靠兩份口糧,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李有福回到四九城後,第一時間前往軋鋼廠報到。在仔細對賬、清賬後,廠長蕭大龍直接給他放了假,讓他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了再回來上班。
回到家僅僅半天,李有福就跟母親說,自己要去鄉下考察糧種的事情。
王秀清看著他,心疼地問道:“老四,你不多休息休息啊?”
李有福笑著回答:“老媽,我不累,一路坐車,都在車上睡覺呢,能有啥累的。”
王秀清仔細瞧了瞧兒子,見他氣色紅潤,確實沒有一絲疲憊的樣子,便叮囑道:“那行,你自己在外頭注意照顧好自己。”
王秀清心裡明白,自家老四以後是要乾大事的人,如今也不再過多乾涉他的決定,由著他去闖蕩。
當天晚上,李有福騎著車來到郊外,隨後小金載著他,徑直朝著貴州山區飛去。
貴州同樣是受災嚴重的重點地區,在這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全省竟有一百七十四萬人餓死,而且這數據說不定還經過了美化、有所減少。
李有福想起在後世看過的報道,1958年居然出現了一畝地畝產一百五十六萬斤紅薯的荒唐消息。
這樣離譜的數字,竟然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報紙,還全國發行、大肆宣傳。
當時,他就氣得不行,本想好好收拾一下那些吹牛的人。
可類似的虛假豐收報道在湖南、江西、廣西等諸多省份鋪天蓋地,他根本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要是隻有一兩戶,他絕對會毫不猶豫地飛去他們老家,把那些人的家當洗劫一空,讓他們知道吹牛的代價。
此次前往貴州,李有福選擇直線飛行,途中隻要遇到村莊,他便扔下滿滿一筐筐紅薯。
可惜那些不在路線上的村莊和小城鎮,就隻能無奈錯過了。
他心裡清楚,自己雖有能力幫助他人,可終究不是萬能的神,沒辦法救下所有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