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百業繁盛,宮殿錯落有致,更令他驚歎的是,都城人口竟達百萬之眾。
須知,這是古代,而非現代。
一城能容百萬之眾,確實是不可思議。
然而,這等不可思議之事,大唐竟然做成了。
這如何不讓常青感到震撼?
眾人立於城門口,心中感慨萬分。
與此同時,另有幾名男子,亦驚歎於長安之宏偉,臉上滿是激動與喜悅。
常青留意到他們,皆因他們所言非大唐之語,乃是倭國之語!
常青心中詫異,扭頭望向那幾人。
對方身材矮小,年紀尚輕,約莫二十上下。
那幾人見常青望過來,連忙展顏而笑,對常青拱手作揖。
此時的倭國,對大唐滿心崇拜,正如後世島國麵對米國那般,恭敬如仆,唯命是從。
此時,城門口駛來一輛車,從中走下一位中年人。
他一見那幾個倭國人,便激動地迎了上去,問道:“藤原君,家鄉的櫻花可開了?”
名叫藤原的倭國人,亦上前激動道:“櫻花已開,阿部君,你可安好?”
中年人連連點頭,眼中已泛起淚光。
這時,李白不禁笑道:“諸位,想不到竟在此遇見熟人。”
崔成甫愕然問道:“太白兄,你識得這幾個倭國人?”
李白點頭,指向那從馬車上下來的倭國中年人,笑道:“前幾次來長安,我曾與他相識,並結下深厚情誼。”
“此番前來,本就欲拜訪他,不料他竟在城門口迎友,我這便上前去打個招呼。”
說罷,他高聲笑道:“晁衡兄,久違了!”
那倭國人聞李白呼喊,連忙回頭,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大叫道:“太白兄,你怎會在此?”
他大笑著快步走來,神色中滿是欣喜,二人感情之深,可見一斑。
聽李白呼對方為晁衡,常青心中一動。
此人,他知曉!
前世,他讀過李白的一首詩,名為《哭晁卿衡》,全詩內容至今曆曆在目。
此詩之所以聞名,乃因它是華夏最早的象征中日友好交往之作,後世傳頌不衰。
至今,西安仍有此詩碑留存。
詩中的晁卿便是晁衡,乃倭國派往大唐的留學生之一。
因仰慕大唐風華,他不願再回倭島,選擇留在大唐。
晁衡原名阿部仲麻呂,因仰慕大唐而改名。
他天資聰穎,入國子監太學,研讀禮記、周禮、禮儀、詩經、左傳等經典。
更令人稱奇的是,他畢業後參加科舉,一舉中第,出任大唐官職,現為洛陽司經校書,負責典籍整理,乃正九品。
然而,令常青印象更深的並非這些曆史記載,而是《妖貓傳》中,晁衡亦是主要劇情人物之一。
在劇中,晁衡留下一部手劄,成為空海和白居易探尋極樂之宴的重要線索。
可以說,他在整個劇情中至關重要。
喜歡天生神力,我打爆元朝當開國皇帝請大家收藏:天生神力,我打爆元朝當開國皇帝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