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波瀾壯闊的長江之畔,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正激烈上演。
吳軍士卒們原本還妄圖負隅頑抗,可當他們瞧見眼前局勢急轉直下,心中那股鬥誌瞬間如風中殘燭般搖搖欲墜。
隻見魏軍陣營中,司馬懿神色冷峻,目光如鷹隼般銳利,他目光掃過戰場,而後一聲令下,聲音沉穩而威嚴,仿佛帶著千鈞之力。
刹那間,早已嚴陣以待的諸葛連弩手們紛紛扣動扳機,隻聽得“嗖嗖嗖”的破空之聲不絕於耳,密集的弩箭如蝗蟲般鋪天蓋地地射向吳軍。
那些跑在後麵的吳軍士卒,還未反應過來,便被這突如其來的弩箭射中。有的士卒被弩箭貫穿胸膛,慘叫一聲便直挺挺地撲倒在地;有的士卒則更為淒慘,竟被弩箭接連穿透數人,就像一串糖葫蘆般,鮮血順著傷口汩汩流出,染紅了腳下的土地。
被射中的士卒們發出陣陣慘叫,那聲音撕心裂肺,在戰場上回蕩,令人毛骨悚然。很快,地上便血流成河,那些中箭的士卒們掙紮了幾下,便氣絕身亡,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慘不忍睹。
司馬懿見此情景,微微側身,衝身旁的司馬昭輕輕點了點頭。司馬昭心領神會,眼中閃過一絲淩厲的光芒,他猛地揮舞起手中的令旗,那令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是戰鬥的號角。
隨著令旗的揮動,早已準備就緒的五百艘艨艟和兩千艘走舸如離弦之箭般紛紛衝上對岸。船上的弓箭手和盾牌手們訓練有素,他們迅速而有序地跳下船隻,呐喊著向吳軍發起衝鋒,那氣勢如排山倒海一般。
與此同時,燕王曹宇這邊的十萬人馬也沒有絲毫懈怠。按照之前與司馬懿精心商議的戰鬥部署,曹宇沉著冷靜地指揮著。
隻見投石車緩緩轉動,一塊塊巨大的石塊和裝滿火油的陶罐被高高拋起,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然後狠狠地砸向吳軍陣營。
石塊砸在柵欄上,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柵欄被砸得搖搖欲墜;砸在地上,瞬間砸出一個大坑;砸在吳軍士卒身上,更是非死即傷,慘叫聲此起彼伏。
而那些裝滿火油的陶罐,遇到堅硬的物體便迅速碎裂,裡麵的火油四處飛濺,有的順著柵欄往下流淌,在地麵上形成一道道火線;有的則在人群中炸裂開來,濺得吳軍士卒滿身都是。
士卒們驚慌失措,四處躲避,尖叫聲、呼喊聲交織在一起,場麵一片混亂。
緊接著,五百艘艨艟和兩千艘走舸也迅速靠岸。趁著吳軍敗逃之際,魏軍士卒們士氣大振,全力追殺。
吳軍這邊,太守淩封和陳修率領的五萬兵馬,麵對司馬懿和曹宇二十萬人馬的全力攻擊,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在對方排山倒海般的攻勢下,淩封和陳修深知大勢已去,為了保存實力,他們無奈之下隻好下令後撤,準備去與公子孫和的五萬人馬會合,然後從暗道中逃走。
而在長江的另一側,漢軍也展開了猛烈的進攻。魏延和文聘率領十五萬兵馬,如猛虎下山般從長江的左側岸邊搶灘登陸。關統和滿寵也不甘示弱,率領十五萬兵馬從長江的右側岸邊同時搶灘登陸。
大將軍諸葛瑾與副將諸葛恪深知責任重大,他們率領十萬兵馬在長江沿岸的左側嚴陣以待,全力抵禦魏延和文聘的進攻。
大都督陸遜與副將呂霸則率領十萬兵馬在長江沿岸的右側,如同一道堅固的防線,死死地抵禦著關統和滿寵的進攻。
魏延和文聘各自站在一艘高大的樓船上,指揮若定。他們目光堅定地望著對岸的吳軍,而後果斷下令。
隻見全副武裝的樓船和兩百艘鬥艦緩緩駛向岸邊,當進入投石車的拋擲範圍內後,兩人當即下令:一艘樓船和一百艘鬥艦上的投石車專門拋擲石塊,另外一艘樓船和一百艘鬥艦則專門拋擲裝滿火油的陶罐。
與此同時,一千艘艨艟和三千艘走舸上的弓箭手們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將普通箭矢全部更換成火箭。
隨著一聲令下,石塊、陶罐和火箭如狂風暴雨般一齊向對岸發射。石塊如流星般砸在柵欄上,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柵欄被砸得劇烈搖晃,搖搖欲墜;砸在地上,瞬間砸出一個大坑,塵土飛揚;砸在吳軍士卒身上,頓時血肉模糊,非死即傷,慘叫聲不絕於耳。
陶罐遇到堅硬的物體後迅速碎裂,裡麵的火油四處飛濺,如同一條條火蛇在戰場上肆虐。
有些火油順著柵欄往下流淌,瞬間點燃了柵欄;有些在地麵上四處流淌,形成了一片片火海;有些則在人群中炸裂開來,濺得吳軍士卒滿身都是,士卒們驚恐地四處躲避,尖叫聲、呼喊聲交織在一起,仿佛是人間煉獄。
隨著密密麻麻的火箭如飛蝗般飛射過來,遇到火油後,迅速燃燒起熊熊烈火。長江沿岸的柵欄紛紛著火,火勢迅速蔓延開來,很快柵欄便被焚毀殆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