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皇宮內,氣氛沉重而壓抑。親王和首相站在天皇的麵前,彙報著戰局的惡化。
天皇的神色凝重,他深知這場戰爭的每一步都是如何走向失敗的。
親王的聲音中帶著一絲不甘:
“首相,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潰敗的?”
首相沉思了片刻,回答道:
“是1940年,親王。
那一年,支那軍的將領常昊橫空出世,他的出現,如同狂風暴雨,席卷了我們的防線。
他突襲山西,閃擊河北,血戰平津,並揮師入關,與關東軍會獵於東北。
從那時起,我們的軍隊就開始節節敗退。”
天皇緩緩搖了搖頭,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不,是1937年。
那一年,我們在南京放走了這個支那軍將領。
也是從那一年的台兒莊,馬當要塞,臨汾城,直到現如今他在關東大敗關東軍,我們的潰敗就已經開始了。
這個將領,他用一連串的勝利,證明了他的軍事才能,而我們,則是在一次次的失誤中,失去了勝利的契機。”
天皇站起身來,目光穿透了宮殿的厚重牆壁,仿佛看到了遠方戰火紛飛的景象:
“這五年來,我們的軍隊損兵折將,丟盔卸甲,狼狽而逃。
大日本皇軍的潰敗,從那時起就已經注定。
而現在,支那軍不僅擁有強大的陸軍,還擁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他們攻占了北海道,我們的領土正在一步步被蠶食。”
親王和首相默默無言,他們知道天皇的話是事實。
這場戰爭,已經讓大日本皇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未來,似乎更加不容樂觀。
天皇最後說道:
“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戰略,或許,是該考慮和平的時候了。
我們不能讓更多的日本民眾,為這場無望的戰爭付出生命。”
首相在會議室中,麵對著一眾高級官員和軍事將領,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我堅決反對天皇的提議。
國內的民眾反抗並非是無力的體現,而是一種力量的積蓄。
這種力量,如果引導得當,足以支持我們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
會議室內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一位將領忍不住站了出來:
“首相大人,您這是在冒險。
北海道的局勢已經非常緊張,如果我們不采取天皇的建議,恐怕局麵將難以控製。”
首相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回應道:
“將領,控製局麵不是靠壓迫和恐懼,而是靠民心。
王權誌摩的做法隻會讓民眾離心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