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騎著烏雲仙所化的金須鼇魚,剛出東方地界,忽見前方虛空陡然扭曲,一女子身影緩緩浮現,攔住了童子去路。
隻見女子身姿婀娜,一襲玄色長裙,麵容美豔,眉如遠山,眸若寒星,透著幾分冷冽與邪魅。
胸前一對玉峰傲然挺立,腰肢纖細如柳,玉腿在裙擺間若隱若現,步履間風情萬種。
來人正是金靈惡屍大自在。
童子心下一驚,趕忙勒住金須鼇魚,高聲喝道:“何方高人,為何阻攔小道去路?”
大自在天尊邪魅一笑,聲音如:“小童兒,與我有緣,何不放下手中竹竿,隨我修行,共享大自在。”
童子聞言,心中一震,隻覺這聲音溫柔似水,卻又如天音貫耳,直入神魂深處。
大自在蓮步輕移,瞬間已至童子身側。
紅唇輕啟,一陣梵音響起,仿若自九天之外傳來,又似從九幽之下升起,帶著無儘的魔力,在童子耳畔不斷回蕩:
“諸般色相皆非空,
執念深重困樊籠。
道心不堅如殘燭,
棄卻正道入魔蹤。
自在魔道蘊真意,
沉淪其中化鴻蒙。
放下那虛妄正道,投身這自在魔道,方能掙脫束縛,解脫自在,立地成魔。
放下執念,立地成魔;斬斷塵緣,方得大自在。”
梵音如咒,在童子識海之中不斷盤旋,攪得其心神大亂,原本緊握魚竿的手漸漸無力,魚竿險些脫手掉落。
童子苦苦掙紮,卻難以抵擋梵音的侵蝕,最終意誌崩潰,雙膝跪地,磕頭如搗蒜,口中喃喃:“弟子愚鈍,懇請老師慈悲超度,弟子愚鈍,懇請老師慈悲超度。”
說罷,雙手顫抖著將魚竿恭敬奉上,眼神中滿是虔誠與迷離。
大自在接過魚竿,輕輕一抖,魚竿返本還原,化作六根清淨竹,靈光閃爍。
烏雲仙所化的金須鼇魚頓時脫落,盤旋於空中。
大自在見狀秀口微張,吐出一股馥鬱香氣,香氣如煙似霧,籠罩烏雲仙。
須臾間,烏雲仙恢複道人真身,落於雲端,神情茫然。
此刻烏雲仙還停留在與準提道人大戰之中,心中殺念四起,惡念叢生,恨不得將準提道人大卸八塊,方解心中之恨。
大自在天尊見烏雲仙神情恍惚,眸中閃過一絲深邃,輕啟朱唇,
“心若迷障,惡念叢生,恰似烏雲蔽日,不見天日。斬惡之法,在於明心見性。執劍而立,心無旁騖,洞察自身善惡,將那惡念視作孽障,以道心為劍,以慧根為刃,猛力斬去。心中嗔怒是惡,貪念是惡,執念亦是惡。放下嗔怒,心平氣和;摒棄貪念,知足常樂;斬斷執念,解脫自在。
一念起時萬劫生,
心中惡念似浮萍。
斬卻三屍歸正道,
方知本性自清明。”
烏雲仙,還不斬去惡念,更待何時?……”
一連三聲,大自在聲音如黃鐘大呂,直入烏雲仙心神。
烏雲仙渾身一震,隻覺醍醐灌頂,福至心靈,當即閉目凝神,運起周身法力,以心為劍,朝著心中惡念斬去。
隻見泥宮丸中猛然翻湧,有一股無形之力在體內激蕩。
突然間蹦出一個道人,正是烏雲仙惡屍所化。
道人頭戴紫金冠,身披玄色道袍,手持拂塵,自號“玄明道人”。
再看此刻烏雲仙,眼中一片清明,心中豁然開朗,明了眼前形勢。
見眼前女子威儀非凡,連忙倒頭便拜:“謝過老師救命點化之恩!不知老師尊姓大名,弟子日後定當報答。”
大自在淡然道:“吾乃大自在天,受金靈聖母所托,特來解道友劫數。如今道友斬卻惡屍,已然脫劫,今後當順天應人,方能超脫,早證大道。”
烏雲仙躬身再拜道:“弟子多謝老師教誨,大恩大德,沒齒難忘。然此刻我截教正逢萬仙陣之役,與闡教紛爭不休,局勢危急。弟子身為截教門人,蒙截教諸多恩澤,需得即刻返回萬仙陣,與同門並肩作戰,待弟子完成劫數,再報答老師恩情。”
言罷,烏雲仙周身仙力湧動,道袍烈烈作響,周身散發出一股曆經劫難後的沉穩氣息,就要轉身離開。
“且慢!”大自在天尊趕忙高聲喊住烏雲仙,神色凝重道:“道友,你劫數已滿,當速回截教。萬仙陣中,金靈聖母早有周密布局,一切皆依天數而行,你切莫耽擱,誤了大事。”
“這……”
烏雲仙腳步一頓,麵露猶豫之色,抬眼望向萬仙陣的方向,心中牽掛著陣中同門安危,實在放心不下。
大自在天尊見狀道:“道友,當下截教大業為重,切不可因一時意氣用事,貿然行事壞了金靈聖母全盤計劃。此事聖母早有計較,道友放心。”
烏雲仙心中雖仍有不甘,可也知大自在天尊所言在理。
不敢違逆金靈聖母的安排,隻得強壓下心中的急切,恭敬拜謝道:“弟子謹遵老師教誨,這就返回截教。”
言罷,烏雲仙再次拜謝一聲,身形一閃,化作一道流光,朝著截教所在方向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