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梅山三聖,小試牛刀
周軍攻破澠池後,申公豹整軍渡河。
時值隆冬,黃河浪濤洶湧,武王龍舟遇白魚躍艙,申公豹解為天命歸周之兆。
諸侯齊集孟津,東伯侯薑文煥,未曾進遊魂關,乃序武王上帳,共推武王為盟主。
武王謙辭,以&34;觀政於商&34;為名暫領大義。
夜色沉沉,周營中篝火點點。
一名新收編的澠池縣商兵搓著手,神色間尚存幾分拘謹;湊到西岐老兵身邊,低聲道:&34;老哥,都說周軍治軍嚴明,今日親眼所見,果然名不虛傳呐!軍紀嚴明不說,連我們這些降兵也一視同仁。&34;
老兵嘴角微微上揚,眼中滿是自豪,點頭應道:“那是自然,申元帥公正無私,賞罰分明,對待將士親如手足,愛民如子,這軍中上下,誰不心服口服?”
新兵若有所思,又想起往昔澠池城攻防,不禁咂舌:“元帥麾下能人異士如雲,就說那先前小弟效忠的守澠池的張奎將軍,還有他夫人,本領也是不凡,卻還是敗在咱們周軍手裡,可見元帥帳下藏龍臥虎。”
&34;嘿,&34;老兵得意地捋了捋胡須,語氣篤定:“這有何稀奇?我周軍順應天命,自有仙神庇佑。張奎算得什麼?咱們軍中光是姓楊將軍就夠他喝一壺的。&34;
新兵聽聞,好奇心愈發旺盛,湊近一步,悄聲問道:“老哥,我聽說軍中姓楊的兄弟倆,都有通天徹地之能,他倆究竟誰更厲害些?”
老兵往火堆裡添了根柴,左右張望一番,見無人靠近,才道:“聽軍中將領講,這兄弟二人同出闡教門下,修為伯仲之間。不過...&34;
老兵壓低聲音,湊得更近,&34;老大楊昭性子乖戾,為人刻薄,自私自利,行事狠辣,軍中不少人都對他頗有微詞。倒是弟弟楊戩,聰慧機敏,額間生有天眼,能看破一切虛妄...&34;
新兵若有所思,眼中閃過一絲異樣,又東拉西扯問了些軍中將領之事,便各自散去。
待夜深人靜,新兵獨自一人,趁人不備,身影一晃,周身泛起一層幽光,瞬間消失在營帳之間,向著遠方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商營之中,袁洪正閉目養神,突然睜開雙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此次出山,專為應劫而來。
前些時日,袁洪收到師父截教一氣大仙餘元傳信,言及武王伐紂,不日將渡黃河,會盟孟津。
而自己命中注定有一殺劫,若能安然度過,此後便是一片坦途,太乙、大羅仙境皆有望觸及;
可一旦度不過,便會身死道消,真靈上榜,受封神榜無儘拘役。
信中更點明,周軍中有楊氏兄弟,修煉八九玄功,正是自己脫劫的關鍵。隻要擊殺其中一人,便可由其代自己上榜,免去封神劫難,從此逍遙自在。
師父還言,若能成功脫劫,便收其引入截教,為親傳弟子。
袁洪心中早有盤算,為求脫身,元神出竅,暗中往周營打探一番。
&34;楊昭...&34;
袁洪喃喃自語,嘴角泛起一絲冷笑。
此人性格乖張,在軍中不得人心,正是最佳人選。
想到此處,他心中已有了計較。
這時忽有探馬匆匆入帳,單膝跪地:“啟稟元帥,武王大軍已至孟津下寨,各路諸侯紛紛來會,請示元帥定奪。”
袁洪神色冷峻,一旁的殷破敗趕忙上前,神色凝重:“元帥,周武興兵已久,所到之處屢戰屢勝,軍威正盛,切不可掉以輕心,當嚴陣以待啊!”
袁洪不以為意,揚言要讓周軍片甲不留。
次日,申公豹升帳與眾諸侯商議,采納夷門伯武高逵之計,先下戰書以正伐紂之名。
楊戩持書至商營,袁洪覽畢約定次日會戰。
次日黎明,周營炮響震天,諸侯分列左右,申公豹乘虎居中,武王禦駕壓陣。
袁洪銀盔素鎧,橫擔镔鐵棍出營,見周軍盔山甲海,旌旗蔽日。
申公豹勸其歸降,袁洪冷笑駁斥,指斥其巧言惑眾。
袁洪目光冷峻,環顧左右先行官,怒聲喝道:“誰能替我拿下這等亂臣賊子!”
話音剛落,身旁一員大將高聲應和:“元帥放心,看我前去建功!”
言罷,催馬疾馳,如同一道黑色閃電飛臨陣前,手中長槍寒光閃爍,直刺申公豹咽喉。
恰在此時,右伯侯姚庶良見狀,怒目圓睜,口中大喊:“大膽狂徒,休得放肆!有我在此,豈容你撒野!”
說罷,縱馬揮斧,迎向敵將。
兩馬瞬間交錯,一時間,槍斧碰撞之聲不絕於耳,火星四濺。
戰場上征雲滾滾,彌漫虛空,劍戟兵戈寒光閃爍,喊殺聲震得人耳鼓生疼。
姚庶良使儘渾身解數,手中利斧舞得虎虎生風,轉換如飛。
他哪裡曉得,眼前的常昊竟是梅山之中巨蟒修煉成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姚庶良憑借的全是自身實打實的本領,滿心隻想著取勝立功。
戰不多時,常昊佯裝不敵,虛晃一槍,拔馬便走。
姚庶良殺得興起,見狀毫不猶豫,催馬揚鞭,緊緊追趕上去。
待到遠處,孟津原野上妖風驟起,常昊手中蛇矛翻出烏光,卷起一團黑霧,連人帶馬罩住,方準備現出原形。
姚庶良斧刃劈開重重黑霧,卻見霧中隱現蛇鱗寒光,腥膻毒氣自四麵八方湧來。
諸侯陣中但見黑雲翻湧如墨海傾覆,哪識得這是千年蛇妖吞吐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