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金喬覺隱姓埋名,流浪民間。
他見過饑民易子而食,見過貪官欺壓百姓,更見過無數生離死彆。
每至夜深,金喬覺便獨坐山巔,仰望星河,思索生死大道。
某一夜,金喬覺在破廟中夢見自己化身地藏菩薩,手持寶珠照亮地獄。
無數餓鬼向其伸手求救,金喬覺卻發現自己的寶珠光芒有限。
驚醒後,金喬覺頓悟:"一人之力終有窮儘,唯有成就無上菩提,方能普度眾生。"
當即對著殘月寫下:
"錦衣玉食渾如夢,
血海深仇本是空。
欲渡亡魂千萬數,
須向九華覓真宗。
就這樣,金喬覺一路輾轉,終於來到了九華山。
這九華山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清泉潺潺,不失為一處修行的絕佳之地。
金覺喬在山腳下遇一樵夫,樵夫見其形容憔悴卻目光如炬,歎道:"此山多毒蛇惡狼,勸公子莫要深入。"
金喬覺搖頭:"貧僧非為避世而來,正需此等苦境修心。"
說罷,徑自向深山走去。
行至半山腰,忽遇暴雨傾盆,他躲入一處山洞暫避。
洞內陰寒潮濕,卻有一塊平整岩石,恰如天然禪床。
金喬覺席地而坐,取出《地藏經》誦讀。
朗朗經聲中,洞外風雨竟漸漸平息,一隻獨角猛獸突然闖入,卻未傷其分毫,反而伏地如犬,任由輕撫獸頭。
金喬覺見狀,知是山神護持,遂發願:"若我當在此山弘法,願此獸為我引導善緣,山石皆作黃金。"
話音剛落,猛獸起身向洞深處走去,口中竟吐出縷縷金光,照亮洞穴——正是日後聞名天下的"金地藏洞"。
從此,金喬覺在九華山苦修,渴飲山泉,饑食野果,與鳥獸為伴,修為日漸深厚
他常於山頂俯瞰眾生,見山下村落時有瘟疫橫行、豪強欺壓,便不顧自身疲憊,下山施藥救人、調解糾紛。
百姓感其德,漸漸稱他為"地藏菩薩化身",紛紛上山供齋聽法。
這日,九華山大財主之子閔超上山打獵,這位富家公子年方二十,生得劍眉星目,卻因自幼嬌慣,性子頗為浮躁。
"少爺,您看這隻山雞!"仆從指著灌木叢中撲騰的彩羽。
閔超搭箭拉弓,卻又放下:"太小!本公子今日定要獵隻猛虎!"
說罷不顧老仆勸阻,執意往深山行去。
行至午時,眾人竟在密林中走散。
閔超正欲呼喊,忽聞草叢沙沙作響——三頭灰狼齜著獠牙,綠眼森森地逼近。
他嚇得魂飛魄散,撒腿就跑,慌亂間竟跌入深澗。
"救命啊——!"
淒厲的呼喊在山穀回蕩。
正在洞中打坐的金喬覺忽覺心神不寧。
掐指一算,急忙抓起藥囊衝出洞府。循
著微弱的呻吟聲,他在懸崖下的亂石堆中發現昏迷的閔超。
金喬覺輕歎一聲,先以真氣護住其心脈,又采來崖邊靈芝搗碎敷在傷處。
待包紮妥當,他盤坐調息,將掌心貼在閔超額頭,默誦《藥師本願經》。
約莫半個時辰,閔超悠悠轉醒。
睜眼便見一位僧人:麵容清臒,雙目如潭,破舊的袈裟卻掩不住通身清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