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雲霄娘娘青絲高挽,身著素白法衣,手持法劍向前一步。
釋迦牟尼抬手間,一道金光沒入其眉心:"賜汝法號文殊,賜道場五台山,承大智之責。"
隻見雲霄娘娘身形漸漸變化:
頂上青絲化作五髻寶冠,象征五方智慧;
素白仙衣轉為金色袈裟,卻又保留雲紋廣袖;
手中法劍先是化作青蓮,繼而凝成智慧寶劍;
麵容既現男子剛毅之相,又保留女子柔美之態。
這位新晉文殊菩薩似有所感,智慧劍輕輕一震,發出清越劍鳴。
這劍音中既含佛門正法,又隱現上清仙韻,竟將兩教精妙融會貫通。
在場諸佛菩薩見狀,無不讚歎此乃天定佛緣。
世尊微微頷首:"善哉!新舊更替,本是天道。今文殊既得真傳,當以智慧利劍,斬眾生愚癡。"
話音方落,龍華樹上忽現無數智慧之花,印證此殊勝因緣。
這時世尊心念一動,在虛空中凝成一道隻有文殊能見的傳音法咒:
"善哉!文殊尊者,可還記得重華宮中八百載之約?"
雲霄——如今已是文殊菩薩——手中智慧劍突然震顫,劍穗上三枚玉鈴無風自動。
這玉鈴乃當年師姐金靈聖母所贈,內蘊重華秘傳的"三才共鳴"之術。
"師姐...?"
雲霄心神劇震,當年金靈師姐確曾與自己立下"八百載後,龍華聚首"之約。
此事唯有自己與瓊霄、碧霄兩位妹妹知曉。
莫非世尊……
文殊抬眸望向世尊,
世尊似笑非笑,,一切儘在不言之中。
"既承智慧法脈,當賜青獅為座。"
法音剛落,一頭青毛獅子踏破虛空而來。
這青獅通體碧青,目如日月,
文殊瞳孔微縮——這分明是當年隨侍七仙虯首仙的本相!
青獅頸間金鈴上"虯首"二字已被改為"文殊",鈴芯處有道劍痕,正是金靈專門用通天教主青萍劍所留。
世尊這時又傳密音:"青萍劍痕猶在鈴,不負碧遊手足情。
釋迦牟尼見狀,手中念珠又是微微一滯,前世在碧遊宮時,虯首仙最是敬重自己這位大師兄。
如今眼見兩位師弟被點化為坐騎,心中卻似被金剛杵重重一擊。
文殊菩薩卻麵色沉靜如秋水,輕撫青獅頂鬃。
那青獅低眉順目,再無昔日截教仙的桀驁,唯有眼中一抹厲色流轉。
"孽畜雖曾造下殺劫,然佛法廣大,不棄一物。"
文殊手中智慧劍輕點獅額,劍鋒過處現出"卍"字金印,
"既入我門,當洗心革麵,以贖前愆。"
青獅低吼應和,聲如悶雷。
文殊眸光微動,想起當年碧遊宮中,此獅與金光仙等人逞凶鬥狠的模樣。
如今獅還是那獅,人已非故人。
法會眾聖隻見新晉文殊菩薩淚落蓮台,卻不知那淚中既有得證果位的歡喜,更暗藏與故人重逢的悲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