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騎著銀鬃馬,一路向西,終於行至那巍峨險峻的兩界山。
此山原名五行山,因當年大唐王征西定國,方改了這名兒,成了大唐國土的西部邊界。
勒馬山前,三藏回首東望,但見長安方向煙樹渺渺,山河遠黛。
一股濃得化不開的鄉愁猛地湧上心頭,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掉下來。
西行路上妖風陣陣,前途未卜,哪有長安城洪福寺的素齋安穩?
取什麼經啊,不如歸去!
可一想到頭頂可能懸著的神雷,還有世民哥哥那“殷殷期盼”的眼神,那可是自己異父異母的親哥哥啊,自己怎敢辜負哥哥期望。
唐三藏敢保證,自己要是這樣回去,哥哥肯定去親自送自己“上西天”。
無奈隻得把一肚子思鄉淚憋了回去,化作一聲長長的歎息:
“唉……”
心中鬱結難舒,三藏翻身下馬道:“馬兒在此稍候,貧僧……登高遠眺,以解鄉愁。”
說罷,深一腳淺一腳地的登上兩界山。
登高回望故土,興許能排遣些愁緒。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攀至山頂。
山風獵獵,吹得其僧袍鼓蕩。
極目東眺,大好河山儘收眼底,三藏胸中詩意頓生,不禁負手而立,清咳一聲,醞釀情緒,開口吟道:
“西出長安無故交,兩界山頭意蕭蕭。
回望煙樹家何在?一片孤雲……”
剛吟到動情處,腹中突然一陣翻江倒海,絞痛襲來!
“咕嚕嚕——!”
壞了!
定是太保大哥家夥食太豐盛,加上一路顛簸,此刻終於發作了!
什麼詩意,什麼鄉愁,瞬間被更急迫的需求取代!
三藏臉色驟變,捂著肚子,哪裡還顧得上吟詩?
環顧四周,山頂光禿禿一片,全是嶙峋怪石,連棵像樣的樹都沒有!
“哎呦……這……這可如何是好?”
三藏急得原地打轉,額上冷汗涔涔。
人有三急,神仙也擋不住!
眼看就要“一瀉千裡”,再也顧不得許多,瞅準一處稍顯背風的石窩窩,手忙腳亂地褪下僧褲,也顧不得那地上碎石硌腚,立刻蹲了下去。
“呼……”
一陣山風吹過,帶來些許“自然清新”的氣息,也吹散了三藏最後一絲高僧形象。
解決完“大事”,頓覺神清氣爽,隻感覺卸下了千斤重擔。
然而,新的難題接踵而至——包裹在馬那裡,沒帶草紙!
三藏蹲在原地,欲哭無淚。
四下全是棱角不分的頑石,連片像樣的樹葉都沒有!
這荒山野嶺,難道要“以石拭腚”?
想想那粗糙的石頭棱角……
三藏不禁打了個寒顫,某部隱隱作痛。
“佛祖保佑!佛祖保佑!”
唐三藏一邊祈禱,一邊焦急地四下張望。
突然!
不遠處,一道柔和醒目的金光刺入眼簾!
瑞氣千條,氤氳升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