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風箏!
大陳鎮開始,日軍的推進開始變得艱難。
兩天時間裡,日軍僅僅隻推進二十公裡。
消息傳到上海的第十三軍司令部,石原莞爾感到不可思議。
“二十公裡?”石原莞爾盯著地圖,難以置信的連聲說道,“無論近衛師團還是第1師團,兩天時間居然都隻向前推進了二十公裡?”
“八嘎,這簡直不可思議,簡直無法想象!”
岡村寧次搖了搖頭,說道“不可思議對嗎?”
頓了頓,岡村寧次又說道“但其實一點不奇怪。”
“納尼?”石原莞爾說道,“岡村君居然對此一點不奇怪?”
“是的,我一點都不奇怪。”岡村寧次點點頭說,“因為這樣的情形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第一次、第二次蘇皖會戰中都出現了這種情形。”
“納尼?第一次蘇皖會戰就已經遇到這種情況?”石原莞爾愕然道,“那你們為什麼不認真總經,認真汲取經驗教訓,然後第二次蘇皖會戰做出改進?”
“我們總結了,也汲取了經驗教訓。”岡村寧次歎息了一聲,又說道,“但是,麵對支那軍的彈性防禦戰術,仍舊還是毫無辦法。”
“彈性防禦?”石原莞爾道,“這一戰術叫彈性防禦?”
“是的,彈性防禦。”岡村寧次道,“這一戰術,與其他戰場的支那軍所廣泛采取的防禦戰術有本質不同。”
“其他各個戰場的支那軍,大多隻會被動防禦。”
“但是浙閩戰場的支那軍,防禦戰術就更靈活。”
“蘇皖戰場的支那軍會與皇軍保持一個安全距離,確切點說,是與皇軍的炮兵部隊保持一個安全距離!”
“一旦皇軍炮兵部隊向前推進,支那軍就會後撤。”
“但是支那軍又不會後撤太遠,後撤十公裡他們就會停下來,重新構築防線。”
“然後等到皇軍炮兵往前推進,他們就再次後撤,而且仍舊隻會後撤十公裡,當然,十公裡隻是一個大概值,實際交戰中,並不是一成不變。”
石原莞爾蹙眉道“支那軍的這一彈性防禦戰術,的確很狡猾,可以說有效的規避了皇軍的炮兵火力,但是,離開了炮兵,皇軍難道就變得不會進攻了嗎?就算沒有炮兵,近衛師團和第1師團難道就打不過支那軍?”
岡村寧次喟然道“打不過支那軍當然是不至於,但不占優勢卻是不爭的事實。”
停頓了下,岡村寧次又接著說“石原君你有所不知,自從韓勇從美國訂購了幾十個師的美械裝備後,蘇皖戰區支那軍的單兵裝備已經勝過皇軍,其一個步兵師就有八十多挺重機槍,兩百多挺輕機槍,外加兩百多門迫擊炮,你敢想象嗎?”
“納尼?”石原莞爾聞言倒吸一口涼氣,“一個步兵師就有八十多挺重機槍、兩百多挺輕機槍外加兩百多門小口徑迫擊炮?可能嗎?”
“起初我也不願意相信,然而這是事實!”岡村寧次道。
“八嘎!”石原莞爾道,“難怪近衛師團、第1師團表現不佳。”
岡村寧次苦笑道“皇軍現在也就炮兵火力上能占據一些優勢,所以如果炮兵不能及時跟上,步兵進攻立刻就會嚴重受挫!無論是之前的近衛師團,還是現在的第1師團,甚至就算把第2師團推上去,表現也不會好到哪去。”
“這是由敵我雙方的輕武器火力決定的!”
“皇軍的戰鬥意誌再頑強,也彌補不了雙方火力的差距!”
“何況,兩次蘇皖會戰已經充分的證明,支那軍的戰鬥意誌完全不在皇軍之下,他們為了國家而戰,為了民族而戰,意誌甚至比皇軍還要更加堅定!”
“索嘎。”石原莞爾道,“岡村君,你這麼說我就明白了。”
“所以。”岡村寧次道,“在戰役的開始階段,真不能急。”
“沒錯,確實不能著急。”石原莞爾點了點頭,深以為然,“那麼在第一階段,就讓近衛師團、第1師團穩紮穩打,一點點向金華推進吧,另外,第5師團和第2師團也可以向岐山縣以及石鼓縣方向攻擊前進,以保護近衛師團右翼。”
“第8師團、第22師團也須從桐廬向前攻擊前進,既可以保護中路主力的左翼,又可以從富春江北岸威脅支那軍的側後。”
“至於第15師團、第17師團……”
石原莞爾說到這裡就沒有再往下說。
但是石原莞爾的未儘之意已很明顯,岡村寧次同樣覺得,第15師團、第17師團在連續經曆了兩次慘重失敗後,無論軍心還是鬥誌都遭到嚴重削弱,這樣的部隊已經不適合再次開赴前線參與重大的戰役,還是讓他們留在後方擔任警戒的好。
……
安微青陽縣,蘇皖戰區長官部。
自從韓勇拿下浙江以後,本來準備把青陽縣讓給新四軍的,但是項英顧全大局,沒有同意駐守青陽縣,最主要的就是蔣委員長開始懷疑韓勇通共。項英不想失去韓勇這支友軍,新四軍也不想失去朋友。其實也是新四軍的大度,才有浙江會戰的成功,同時韓勇也沒有虧待新四軍,支持大量的武器裝備還有五十萬大洋。
這樣新四軍的日子和八路軍的日子也相差無幾。當然,八路軍的好日子也多虧賀昌和陳靜。話不多說。
話題又回到青陽。
經過一上午的忙碌,參謀部的作戰參謀已經將最新的敵我態勢完全展現出來。
從沙盤以及地圖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日軍第十三軍分成了三個攻擊集群,在中路是近衛師團以及第1師團,從諸暨縣往南推進,兵鋒直逼義烏。
在右路是第2師團、第5師團,兵鋒直指新昌以及嵊縣。
在左路是第8師團以及第22師團,這路日軍從桐廬出發,沿著富春江北岸,兵鋒直指寧國縣,乃至於蘇皖戰區長官部所在的青陽。
此外還有兩個師團另一個混成旅團留在後方,擔負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