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片田都是您家地?”
“哪有。這一片是我們村地。我家就得這麼兩塊。”老農指著不遠處地一片新田。
正說著話時。從水渠工地地遠處跑過來一個人。邊跑邊揮舞著手大喊著。一直站在問話人旁邊地兩人看到後向問話人靠近了兩步。右手向懷裡摸去。
“都彆碰。這裡地人不會對我有威脅。”問話人及時地製止了身邊兩人地舉動。
直到那個人一口氣跑到麵前。氣喘籲籲麵色漲紅地說道:“韓村長。你怎麼來了?!”
來地人正是韓勇。他沒有馬上回答這個學生。而是先讓他恢複一下後才回答道:“也沒什麼事。就過來看看。你是……”
“我叫楊平安,六級春季12班的。”楊平安立正大聲地回答到。
“我前天被村子裡鋼鐵廠給選中了,因為廠裡通知我過段時間會很忙,先讓我回來收拾下行李準備準備。”楊平安一臉的興奮,不知道是因為被鋼廠選上還是因為見到韓勇。
“哦,那要恭喜你咯。”被挑選上就代表著又一個基本完成培訓的人才。
“謝謝村長!”
“平安,你叫他啥?”旁邊一直聊天的老農突然有點弄不清楚來的人是誰。|
“二伯,他就是我們朱涇村的村長,也就是出錢修建這個水庫的人,您不是一直嘮叨著要謝謝他嗎,這不,他就是。”
“啥?啥!村長,喲,那可是文化人啊,那個、那個村長啊,這裡風大灰多,也沒什麼招待你的,你看,連口水都沒得喝,平安,趕緊帶村長去村裡,通知家裡,殺兩隻雞,再讓你堂哥去多弄點菜,好招待村長。”在老農眼中,韓勇那是比以前那些先生老師還要厲害的人,要不怎麼還要比他們大,管著他們。
“放鬆!放鬆!現在不是在學校,不用象學校那樣。現在不是上課嗎?你怎麼回來了?”
“不用、不用,二伯,不用那麼客氣。”看著緊張不已的老農,韓勇心裡直歎,對於他們來說,以前因為條件視讀書人為貴客、尊客,極為尊敬,這樣雖然提高了讀書人的地位,卻也造就了這些酸儒們鼻孔朝天不視民間脫離群眾基礎的狀況,導致整個國家的衰敗,真不知道這種尊敬是民族的幸事還是民族的悲哀。
“大家坐吧,我來也就是想看看,大家需要我們什麼幫助。”
“村長,您幫我們修水庫就已經很幫我們了,還收孩子讀書給條出路,哪還敢讓您再幫啊。。。。”
“二伯,我做的這些事不僅在幫大家,也是在幫自己,沒有這個水庫發電,我那邊的工廠也開不起來,大家隻是在互相幫助。大家彆站著,如果不耽誤大家的功夫,我們都坐著,我還有些事要問大家呢。”說完韓勇一屁股做到滿是黃土的水渠邊上,圍觀的村民見狀也紛紛各自找地方坐下。
“二伯,向這樣新開的田,秋天能收多少糧食?”韓勇將身上的卷煙拿出,散發一圈後問到。男人麻,抽根煙就能把關係拉近不少。
“不多,因為肥少,象這樣的新田,能收200斤就不錯了。”很是珍惜小心地把卷煙點上後二伯細細地品了兩口後說道。
“這樣啊,那是少了點,那要是肥料足又能收多少呢?”
“300斤吧。”二伯在心裡計算了下才回答。
“這樣啊,是少了點。”韓勇並不懂農業的知識,但他知道,在現在甚至到後世世界均畝產才200公斤。
又問了很多關於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後,韓勇心中有了些底,便不在打擾大家的工作,不過身份暴露的他是沒辦法繼續私訪下去了,在二伯和村民的強烈要求下韓勇一行來到了離水庫不遠的一個村子做客。
這個村子發展的很快,因為贛省和粵省這裡到處都在打仗,流民很多在加上韓勇這裡很安全,大量的流民都到韓勇這裡來避難。
村子很大,有二百多戶,現在勞力們大多都在那邊挖著水渠,村子裡並沒什麼人,楊平安和他的堂哥在村裡竄騰了好一陣子才把弄了點茶葉來。
“平安,讓你二伯彆這麼折騰,不要把我當什麼客人,就當自家人招呼就行了。”韓勇看到楊平安頭上細密的汗珠連忙勸阻。
“村長,你不知道,我二伯在村裡是排的上號的人物,他發話了就是命令,如果我沒辦好的話我就彆想回村裡麵了,村長你放心,我心裡數。”楊平安如是回答後又忙著去抓雞宰鴨去了。
“村長,經過上午的考察,我認為在可以在這幾個村試種新型水稻。”隨同一起來的保弟在趁著沒什麼人的時候悄聲向韓勇彙報。
“恩,我知道了。”韓勇輕輕地點著頭回應著。
保弟所說的新型水稻是韓勇從楊啟明哪裡得到的泰國要的大米種子,生長周期短,耐旱抗病,穗長粒大產量高,均畝產可達600斤以上,高產田甚至可以高達800斤以上。不過出於對雜交水稻之父的尊敬,韓勇沒敢自立門戶說新型水稻是新品種,而是用超級水稻做的的改良品,人家水稻之父幾十年紮根於田頭地間的做科研,自己輕易獲得成果,這樣做是要遭雷劈的,不過現在在朱涇村這裡韓勇說的話還是有用的。這裡的一切都有了新的開始。
由於粵省這地方處於熱帶,水稻可以種植兩季,韓勇剛來時由於人生地不熟也沒敢開展種植試驗,隻是在自己的地裡裡種了這麼幾十株,不過收獲時那長長的稻穗,飽滿地穀粒讓所有人驚訝,今年一開春,保弟家和襲榮家都分彆種植了一畝地的新型稻種,為了爭奪那本不多的稻種,兩家人是拍著桌子翻出祖宗十八代來證明自己是種田的好手。
經過半年年兩季的種植,現在兩家人所在的村子都知道了這兩家人得到了新的水稻種子,產量高的可以讓所有人眼紅。不過經過村子裡麵的協商,兩家人的口糧被村子裡承擔,拿出所有的新型水稻收成做種子,村子按戶、按種植技術分配稻種。不過在韓勇的要求下,截留了一部分作為給周邊村的試驗稻種,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分擔周邊村對新型稻種的窺視,也同時將技術傳播的更廣,將來的種植麵積將更加擴大。作為提供稻種的補償,韓勇將按種子的提供量優先平價收購部分糧食,今年招了幾千學生,光吃糧就吃掉了韓勇相當多的錢。雖然韓勇有辦法能弄到很多錢,但在目前這種糧食產量還不高的年代,即使有錢也未必能購買到足夠的糧食,因此韓勇對糧食的事情很上心,經過這半年多的培育韓勇相信,再經過三、五年的育種和擴大種植,糧食問題將不再是他擴張最大的製肘。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