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白露,你沒事吧”
“奴婢沒事,隻是少奶奶方才為了奴婢,得罪那些人,卻有些得不償失。”白露麵露擔憂道。
溫小六卻笑了笑,“不用擔心,有三皇子在,他們不會怎麼樣的。”
白露見溫小六笑吟吟的模樣,似乎絲毫不擔憂,她的眉心卻還是微蹙著。
眼下有三皇子在,那些人不會做些什麼,可三皇子不可能總在他們身邊。
若是那兩位被自家少奶奶出言暗諷了的男子,心下記恨,等到三皇子不在時,自然能想到法子暗自算計。
“對了,少奶奶,這是您要的冰,奴婢拿過來了。”白露斂下思緒,將手中的冰遞給溫小六。
溫小六聞言,眉眼都舒張開來,滿臉高興,“太好了,我正熱的不行了。”
言罷便讓行露拿了茶杯過來,在裡麵倒上沏好的涼茶,之後便直接將冰塊放了進去。
沒一會,端起茶杯飲了一口。
茶水本就是涼的,冰塊放進去雖不可能立馬就變得冰涼,但比起先前的溫度也要低一些。
溫小六一口下去,便覺身心都涼爽了不少。
“果然夏日裡還是要這般冰冰涼涼的才舒服。”呼出一口氣道。
“少奶奶,您飲下這一杯便不能再飲了。”白露低聲道。
“放心,我知道的。”溫小六眯著眼睛享受這難得的涼意。
等她將這一杯茶水飲儘,正好有仆人過來傳話,說是膳食好了。
溫小六便跟著那仆人往膳食廳走去。
隻是冤家路窄的很,才剛到膳食廳的門口,便遇上了同樣也是過來用膳的三皇子一行人。
“沒想到福昌縣主也在這裡用膳,這可真是巧了。”那位何公子看著溫小六,朗聲笑道。
“可不是,無巧不成書。”溫小六朝著三皇子施了施禮,“三皇子殿下。”
“縣主不必多禮,”三皇子抬了抬手,“對了,我聽父皇說,縣主的女子書院如今已經打完地基,開始砌牆貼磚了”
“回三皇子的話,如今不過剛剛開始砌牆,貼磚怕是還要些日子。”
“福昌縣主這女子書院辦的,那可真是聲勢浩大。我在京城這麼多年,可從未見過一個書院,不僅在寺廟內辦了場辯論,還能請到那般多的朝中重臣,甚至能得到欽天監親自測算吉時上梁,便是國子監,也沒有這般重視過。福昌縣主果真不愧為福昌縣主。”先前那幫著夏公子說話的男子有些陰陽怪氣的道。
溫小六看了那人一眼,說起來她其實與那人有過一麵之緣。
她那位三姐,嫁的便是這寧遠侯府的三房庶子,而麵前之人,便是寧遠侯府大房嫡出的公子。
隻不過因是次子,所以這世子自然是在嫡長孫身上的。
先前未曾與這人有過接觸,遠遠看了一眼,也沒什麼感覺,沒想到此人倒有些斤斤計較,怕是比起市井婦人還不如。
“李二公子說笑了,不過是聖上抬愛,這才讓我那書院沾了些光。”溫小六話中的意思看似隨意,實則彆的都不回答,卻偏偏特地提起皇上,分明就是意在讓這位李二公子知曉,她的書院是有皇上罩著的。
那位李二公子聽她提起皇上,哪裡還敢再諷刺,炎熱的天氣,讓他那張被曬紅的臉,愈發紅彤彤一片了。
“六姑娘倒真不愧為溫府出來的女子,口齒伶俐不說,還會討人歡心的很,與我那位三房庶兄的妻子如出一轍。”
“隻是我聽聞,你那位嫡姐獨身來了京城,身邊還帶著個三四歲的小孩子,不知這是不是也是你們溫家女子特有的習慣”李二公子似笑非笑的道。
旁邊的那幾人聽聞此言,麵上神色都有些異樣的看向溫小六。
一直在後麵站著的逍紅,見這男子如此碎嘴討嫌,摩擦了兩下手掌,看向溫小六,隻等她一聲令下,自己絕對將這人揍得滿地爪牙,親娘都認不出來。
她雖不喜溫玥的性子,但好歹曾經一起相處過那般長的時日,便是沒有多少深厚的感情,也見不得彆人這般胡言亂語。
更遑論他那話裡話外,還在貶損六姑娘。
溫小六聽了他的話,隻眼神微閃了一下,猜到怕是那位三姐在府中說了些什麼,這才讓五姐的事情傳了出去。
隻是她沒想到,這位李二公子會如此不顧雙方臉麵的將此事說了出來。
漫說她大伯二伯如今身居高位,便是他們李家,知道這事兒也應該儘力滿下才是,這人卻好似生怕彆人不知道一般。
“李二公子說我們溫府出來的女子個個口齒伶俐,慣會討人歡心,此話我便當是對我們溫家女子的誇讚了。隻是我五姐獨身帶著一個孩子來京城又有何不妥了這大雍朝也沒有哪條律例規定了女子成親之後,丈夫已經去世還不能帶著孩子回娘家的。”溫小六此話其實是鑽了個語言的空子,沒有指名道姓的說溫玥是丈夫去世了才到京城來的,但她的話卻很容易讓人誤解。
溫玥此次回京,帶著個孩子必定會傳出流言蜚語來。
與其讓那些人暗自猜測,還不如放出話去,做一個寡婦,總比做一個與人私奔聲生下孩子沒有名分連妾室都算不上的外室強。
且溫玥若是想要名正言順的帶著寰兒,就必然要找一個合適的借口。
以她的心性,必定是不願意將孩子送走的,若要留在身邊,用死了丈夫這個借口,反而是最方便的。
且就算想要再嫁,大家念其年齡還小,也會更加寬容些。
隻是溫小六不知她這般匆忙間找的這個借口,讓溫玥和四太太知道了,會不會同意。
但說出去的話已經成了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
那李二公子顯然是沒想到這裡麵還有這般內情在,愣住了,被堵得有些啞口無言。
旁邊的幾人視線又從溫小六身上轉到了他身上。
就連三皇子,也有些不喜的看了過來。
死了丈夫的女子,自是該同情,又怎能在人家傷口上撒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