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一切儘歸一統,那最該統一的便是秦律。如此方能儘收天下民眾之心,如此方能令大秦帝國千秋萬代。臣代相邦,請陛下廢各地律令,天下皆行秦律。”
剛想坐下的呂不韋立刻站定身子,轉身盯著司馬尹的目光如欲噬其人,飲其血。
其剛張開口,山呼海嘯的附和聲驟然響起,比剛才那一聲聲陛下聖明之音要大的多,也要誠摯的多。
“相邦所慮是極,秦律施行天下乃刻不容緩之事,臣附議。”
“一國不可行二令,臣附議相邦。”
“大秦以法立國,法乃大秦基石,臣附議相邦也。”
“……”
附議者數不勝數。
雖然呂不韋張開口後便高聲言說沒有住口,但被眾多話語聲硬生生地壓住了,根本聽不到其說了什麼。
司馬尹用呂不韋的邏輯,以為呂不韋查漏補缺的名義,躲在呂不韋身後,勸諫始皇帝全麵推行秦律。
所有貴族名義上說的是跟從呂不韋,實際上就是把呂不韋當槍使,這種招數屢見不鮮。
始皇帝靠坐在王位中,身子向裡麵窩了窩,看著下麵的騷亂,看著被無視的呂不韋,靜靜漠視。
[呂不韋,此朝堂已不是十年前的朝堂了,你的時代過去了。]
[你既為相邦,就當能威壓群臣。若此不能為之,真是叫朕失望。]
察言觀色的李斯看著高台上看戲的始皇帝,和高台下有言語而無聲音的呂不韋,陷入兩難。
據他觀測,始皇帝很明顯是不想管這事,是在考驗呂不韋。
而呂不韋此刻最需要的就是支持,今時被掃了威信日後要找回來將千難萬難。
李斯作為剛加入嬴成蟜隊伍的新人,想要為呂不韋站隊,但又恐招來始皇帝不喜。
正在其猶豫之際,隻見一人自席間站起,其身高九尺有餘,但身材卻過分瘦弱。
在群臣之中行走,就如同一根竹竿被拖拉著行進似的,很是顯眼。
其人腳步穩定,很快便行進到了呂不韋身邊站定。雖自始至終沒張開嘴,不發一言,但其行動已經表明了其立場。
九卿之治粟內史,付子康。
有優秀術算能力和統籌之能,自言隻知道算賬不知道政務。低賤出身,為嬴成蟜賜名的付子康不忠秦王,忠君上。
曾為長安君府眾多無號門客之一,平平無奇的付子康。今日幫的不是大秦帝國相邦,而是長安君府商人。
嬴成蟜事先沒有找過付子康囑咐什麼,付子康也並不知道嬴成蟜已然脫身。
這位大秦帝國治粟內史隻知道一件事,他的命是君上救的,就該還與君上。君上什麼時候需要他,他就當站出來。
李斯仍舊猶豫不決,想著那日郡縣製時其也是為群臣抵製,嬴成蟜以胡鬨形式破局讓其免淋如雨灑落的唾沫星子。
[斯不是君上,好些事君上能為,斯,不能為也!]
其安穩坐定,移開目光不去看人潮,不去看呂不韋,專心盯著地麵。
做下了決定的他雙腿繃的緊緊,好似隨時可能彈起。
有大恩於其的呂不韋陷入危難,其不救,良心難安。
雖然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還有沒有良心……
始皇帝看到付子康動作並不意外。
畢竟這是一個敢在其麵前明說其給的俸祿比長安君府多,跟其做家庭富裕許多。
但若君上有令,旦夕可辭去治粟內史之位的掉錢眼裡,不忠君忠某豎子的治粟內史。
“那豎子留下的後手?但,還不夠。”
始皇帝自言自語,其話語隻有身前伏桉寫聖旨的蓋聶,和恭敬彎腰駝背侍立在其身前的趙高能聽見。
“莫說一個治粟內史,要想壓住這些人,便是九卿齊立也不可。”
蓋聶停筆,看了看下麵沒有絲毫減弱反而還好像大了一絲的聲潮。
“陛下,吾可劍斬否?”
麵癱劍聖麵無表情發問,看上去就像是在說笑話。
趙高身軀微微一顫。
[高本以為已不會為這瘟神所驚,高高估自己了……]
“不可。”
始皇帝冷冷言說,警告地瞪了蓋聶一眼。
他可沒當蓋聶在開玩笑,昨天三大世家有不少人都是死在他身邊這位不常執筆,常執劍且不明本職政務的行璽符令事手上。
“為何?”
蓋聶冷硬發問。
[昨日能殺,今日為何殺不得?]
趙高呼吸停了一拍。
[這瘟神這話怎問的出來?你怎麼敢要陛下允你在鹹陽殿殺大臣?]
始皇帝呼吸同樣停了一拍。
[那豎子絕對被氣不行,拿蓋聶毫無辦法,這才送朕身邊!]
“閉嘴!寫你的聖旨!”
始皇帝低聲吼著。
“唯。”
蓋聶疑惑著為何今日不能殺,應聲低頭。
“一群鳥人鳥叫個甚!吵的乃公心煩!”
一聲轟然蒼老嗓音傳遍鹹陽殿,壓住了群臣的喧鬨聲,能有這般聲音的隻有武將。
群臣對這聲音不是很熟悉,畢竟出聲者好久沒上朝了。但能在鹹陽殿這麼罵人的,大秦隻有一人,蒙驁。
[蒙驁與這薑商熟識?]
群臣心驚之餘紛紛住口。
蒙驁的影響力,在秦國朝堂很是巨大,其麾下門生占了秦國武將半邊天。
呂不韋連感激的眼色都沒有看過去,立刻向始皇帝上奏。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秦律不可推行也,不是時機也!”
呂不韋根本就不認同秦律,其覺得這律法太嚴苛。一旦推行天下,天下將大亂。
始皇帝搖搖頭。
“準奏,秦律推行天下。”
群臣臉上大喜,山呼陛下聖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