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回去吃飯,明天一早還要上路。”
趙家村的人很快就散了,眾人重新取了乾淨的水,燒火做飯,誰也沒再管趙大麻跟張山仁那些人。
第二天一早,趙家村的人浩浩蕩蕩的上路時,身後便出來張山仁那些人的慘叫聲。
“啊……”
一聲接著一聲的慘叫,但也沒有任何人同情他們。
殺人、做壞事都會有報應,那些人是咎由自取。
再加上今天遇見的難民,明顯要比昨日更多。
趙家村也根本無暇顧及那些事情,一個個的都捂著自己的包袱,一個個緊張兮兮的。
“求求你們給我們點吃的吧?”
有人哀求著攔路,卻因為忌憚趙家村手中的刀棍而後退。
有位老婦人抱著一個嬰兒跪在地上,身後還跪著兩個孩子,對著眾人哀求道。
“我的孫子病了!隻要你們給我藥,就把我帶走吃掉吧。”
可因為昨天一個饃饃的事情,趙家村任何人都不敢幫她,生怕再惹出什麼亂子來。
“葉桑,要不你給他們瞧瞧?”
婆婆李氏看不下去這種場麵,覺得隻是看病,又不是給糧食,應該惹不出什麼麻煩。
“娘,那個孩子,已經死了。”
葉桑目光一沉。
她剛剛聽到婦人的話,就順著婦人目光看向那個包袱了。
裡邊的孩子麵色鐵青,隔著老遠還有一股腐臭的味道,已經死了一段時間了。
“死了?”
李氏踉蹌了兩步,差點站不住身子。
這到底是個什麼年代啊!
有人餓死,有人殺人害人,難道就沒有幾個好人麼?
“裡正啊,咱們什麼時候能繼續走山路啊?”
到了傍晚,趙家村的人做飯,依舊是被難民圍觀。
甚至有幾個男人已經來偷糧,被趙家村的人合力打回去了。
“如果不是山的儘頭是懸崖,我們也不會帶著你們走官路。”
這件事,裡正並沒有正兒八經的告訴趙家村的人。
此時見官道難走,才將實情說出。
眾人一聽,走官道要在山裡繞半個多月,會消耗大部分的糧食,才沒有再說什麼。
因為他們都很清楚,糧食是她們活下來的重中之重。
“今天今天多做一些餅子、饃饃,最好能做夠五天的,一路就不要再做飯了。”
既然已經有人來搶糧,趙家村的人都豁了出去。
女人做飯,小孩撿柴,男人則守在外圍,見一個難民上來就打回去。
“葉桑,你能不能去看看我娘啊。”
趁著休息的工夫,孫婆婆的兒子趙大偉還是來求了葉桑。
接下來的幾天,不準開火做飯,也就意味著孫婆婆隻能吃冷冰冰的饃饃跟餅子。
可孫婆婆滿嘴都是燎泡,這些天,也隻能靠喝粥維持生存。
“十兩。”
葉桑正在加熱豬油,然後按照劉春娘的安排,將每一張餅子上麵都刷一層豬油。
等吃的時候稍稍加熱,再加上鹽巴,餅子自然就香了。
“葉桑,你能不能便宜點?”
一聽到要十兩銀子,趙大偉頭就大了。
可一想到這兩天風大,他娘還一直吆喝疼。
這病情若是再耽擱下去,不知道還要出什麼事。
“不給銀子,就拿等量的糧食來換。”
想到這些,趙大偉咬咬牙,隻好去拿了對應的糧食來。
“我隻能保證你娘的嘴巴內愈合。但她的嗓子毀了,治好是另外的價錢。”
葉桑收了糧食,將一小瓶藥遞給趙大偉:“每天三次,讓孫婆婆含在嘴巴裡。”
“你都不用過去看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