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們這把依舊打b,不過他們根本不知道,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是什麼。
月三妹“中門,中門,他們要走中門。”
架在中門的月三妹也是馬了一槍,隨後快速的衝向b點。
站在b洞箱子上拿著電擊槍的哲學很快就轉移陣地,躲到了b門的後麵,b洞另一邊牆角的芒果也是掏出了閃準備上狗洞。
衝進b門的月三妹很快回頭看了一眼,說著“指揮官,芒果,你們準備好,他們準備衝b了。”
芒果很快借著狗洞的牆壁來了一個閃光彈反彈,外麵的海豹們也是不斷的扔著投擲物,比如b門煙,狗洞煙,警家煙,還有白車雷。
一個海豹看見狗洞那裡已經被煙霧覆蓋,掏出一個燃燒彈就準備扔狙位。
可以說,海豹們的協同和覆蓋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隻可惜他們永遠也不知道敵人的躲位究竟在哪兒。
月三妹由於已經看清楚對麵是5個人,所以她毫不猶豫的躲到了b洞裡,扛著大狙架著b門。
然後她就吃了一發雷,很明顯,對麵的道具買的還是很足的,也不知道他們的經濟還有多少,明明是經濟局,卻非要起道具,拿著他們的默認9手槍和對麵的大槍乾。
很明顯,他們想借著道具的優勢直接點頭,說到底還是特種部隊,點頭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
結果就是除了月三妹受到了一點影響,其他人完全沒受到影響,反而他們的煙還給哲學他們提供了機會。
走在最前麵的班長剛剛進門,就直接被哲學一發電擊放倒。
“法克,門後麵,門後麵,這個大帥哥拿著電擊槍,c!”
這個模擬裡麵還有一個特點比較好,那就是這些子彈打在人身上是真真實實有痛覺的。
所以被電擊槍擊中之後,帶著vr頭盔的班長在現實中就直接被電了個神清氣爽,這導致他說話都有點微微的帶著電音,這顫顫巍巍的聲音可以說是極其嘲諷的。
ps他們的不良言論全都被其他字詞替了。
得手的哲學很快跳出了煙,隨後拿起了他這一局剛剛起的09噴子,一噴子又送走一個,然後就被爆頭帶走了。
正好上狗洞的芒果也是被對麵的煙給封住了,隨後就聽見了,雙手兩把刀直接開始捅人。
“哇靠,有煙中惡鬼!”
芒果跳出煙的時候剛剛掏起野牛,然後就被爆頭帶走了。
由於哲學的噴子掉了,包匪也是順手把它撿了起來,正準備去下包,然後被月三妹回手掏。
一波操作之後,匪這邊隻剩一個人,在狗洞上麵的海豹也是靠著野牛的量大管飽壓製住了月三妹,隨後一個煙扔在地上,準備混煙下包。
至於他為什麼不走,因為他剛剛朝警家那邊看了一眼,在a點的兩個人已經回防了,他現在是想走也走不了了,隻能背水一戰了。
在外麵的藍天通過狗洞直接往裡麵丟了一顆燃燒彈,隻可惜有煙霧彈,燃燒彈直接被煙霧撲滅了。
不過藍天和淋巴緊接著也是一人補上了一顆雷,手榴彈的巨大衝擊力直接震倒了煙中惡鬼,同時也炸散了煙霧,這直接讓待在b洞的月三妹發現了目標。
“砰!”
“特警勝利。”
關於燃燒彈是否能在煙霧彈裡麵起作用,其實這有多種情況,像那種普通的燃燒瓶一般接觸到煙霧彈就會被煙撲滅,可是那種軍隊用的製式燃燒彈一般是可以把煙霧彈的煙燒起來的。
當然,有誰扔燃燒彈直接往煙裡麵丟啊,肯定是丟到邊緣讓煙跟著一起燒唄。
ps這些都是網上找到的資料,彆噴。
對此vr裡麵燃燒彈是分兩個版本的,一個是便宜的四百塊,一個是昂貴的五百塊,一百塊錢的差彆決定了是否可以在煙霧彈裡麵起作用。
當然,型號還是有很多不同的,但大體上分這兩種。
ps其實一直挺不理解cs2裡麵警的燃燒彈要五百塊。
雖然連跪五把,但是對麵的海豹們依舊沒有失敗,攢了一波錢之後他們終於是有經濟起步槍了,並且由於指揮官們的套路一波接著一波,他們基本上也摸清楚了。
雙方很快進行了對打,這個時候,屬於特警方的劣勢就體現出來了,畢竟五個人要守兩個點,而對麵五個人可以衝一個點,加上海豹們基本已經熟悉地圖,這也是搞得指揮官們有些苦不堪言了。
上半場很快以六對六的比分打平,隨後進入了下半場,雙方的陣營也交換了。
這個時候指揮官他們的劣勢就體現出來了,月三妹很少用步槍,基本就是拿著狙,按照她的說法是她步槍打的並不算好,對於一般的部隊來說可以說很好,但對於特種部隊來說隻能說挺拉的。
芒果基本就是在衝鋒槍和輕機槍之間徘徊,畢竟是個異教,平時很少碰這些槍械的,碰的最多的武器反而是手槍,
,亦或者是其他的輕機槍,價格都在五千以上,比大狙要貴不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然,但凡起一把,那你基本可以主宰這一局,隻要不是被當麵秒殺,沒有任何武器能正麵能對過輕機槍。
因為這些輕機槍都裝上了配件,比如消音器,補償器,握把,瞄準鏡之類的。
這直接導致平時壓步槍壓的穩的基本都可以把他們壓在一個點上,就算壓不穩的也不會飄到哪裡去,跑打的時候彈道散布也不高,除了換彈慢,全身上下沒有缺點。
相信各位觀眾都有些好奇,這樣是不是有點打破平衡了?
哈,各位,你們要知道
機槍的誕生,本來就是打破平衡用的。
言歸正傳,雙方的比分很快來到了賽點,現在是12比11,指揮官們這邊12分。
哪一方到達13分,哪一方就會獲勝,如果最後是1212,那麼就會詢問雙方是否進入加時賽,少數服從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