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了最讓人惋惜的“自己人”,柳謙益接下來就講得順多了。
參與叛亂第二股勢力,是部分原汴梁中樞的舊官員。
三年前武從文屠刀高舉,把主和的投降派官員殺了個一乾二淨,可再怎麼狠、再怎麼瘋,也殺不到數量最多的中立派官員頭上。
一是沒有理由,這些人在之前的守城中還是出了力的。
第二就更簡單了,把中樞的官員都殺光了,誰他娘的給他乾活?
還穩定?還均田?做夢去吧!
就憑他之前手裡的那點班底,就算全他媽熬成油,又能炒得幾盤菜?
而這部分官員,雖然默認了兩府執政的格局,平時工作也是兢兢業業,可真正的心思卻是各有不同。
其中一些人打心眼裡把武從文歸為了王莽、曹操之流。
也不怪他們第一時間就往那方麵想,畢竟老趙家當年就是這麼起的家!
如今有了一個匡扶宋室的機會,膽子大、性子拗的哪能不抓住機會?
第三股則又讓人有些意外,居然是部分山東官員。
當年武從文殺的太狠,中樞缺員嚴重,作為他的老根據地、又沒遭到金軍破壞的京東兩路,便有大批官員被調入中樞任職。
可惜這個所謂的“老根據地”不太靠譜,除了梁山縣所在的東平府,武家軍對其他地方的經營也很有限。
就算是東平府,也有一些官員因為梁山工業區的極速擴張,而被損害了既得利益,心中也有不滿。
比如治下大批人口湧入梁山各工業集團做工,治下大片土地被無償征用等等。
不過這並不足以讓他們反叛,畢竟這些小事兒和“從龍之功”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問題還是出在均田上。
這時代能當官的都是什麼人?
讀書人。
讀書人又是什麼人?
大地主。
家境差一點的,即便能考取功名也很難獲得提拔。
儘管均田隻是在被金軍肆虐破壞過的地區實行,主要集中在黃河以北和汴梁周邊,可那些人不是傻子,怎會看不出這就是武從文的既定國策?!
土地是什麼?
是這些當官的家族昌盛的根基,要動命根子總會有人拚命。
講到這些人時,柳謙益還特彆稱讚了一個老熟人。
“那梁知孝此次表現的著實不錯!不但第一時間就暗中派人去梁山報信,而且任憑那徐平如何威逼,也是咬牙沒跟著舉旗。”
潘金蓮聞言捂嘴偷笑。
她知道一點兒當年的事情,扈三娘那個直腸子的閒聊時偶爾提過。
笑過之後她又不禁疑惑,“景受你和楊將軍這不是查得很清楚嗎?還有什麼問題?”
柳謙益立刻收斂了笑容,神色變得無比凝重,“其實還有第四股!”
潘金蓮臉色一變,沉聲問道:“還有誰?”
“有些混蛋心知沒了活路,便開始胡亂攀咬,供出了很多當晚並未參與的大臣!”
潘金蓮皺眉問道:“那晚可搜到了切實證據?”
柳謙益搖頭,“沒有,當夜這些人隻是閉門自守而已。不過......”
“不過什麼?”潘金蓮急問。
“錦衣衛之前密查所得,有很多線索都隱隱指向他們,至少並不完全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