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有很多人壓根兒就沒聽懂“去勢”倆字兒是啥意思。
不過很快,提前安排好的行刑隊,就給汴梁百姓來了一場無比生動的“現場科普”。
兩萬女真俘虜被齊齊拔掉了褲子,然後小刀一剌、石灰一按,齊活!
短暫沉默下去的場麵瞬間爆發,狂熱程度比之前更甚。
過癮啊!過癮!
這他娘的不比直接一刀宰了更過癮?!
想想之前被壘成京觀的那些女真人,奶奶的真是便宜狗日的了,燕王他老人家咋沒早想出這招呢?
不知是誰起的頭,山呼海嘯的內容迅速統一。
“恭請燕王登基稱帝!萬歲!萬歲!萬萬歲!”
......
武從文自然沒有現場登基,那也太倉促了點兒。
而且他覺得這事兒吧,還差最後一步,自己這麼多年的布置不能浪費啊!
武從文就是要用實際行動告訴那些還有異心的家夥,老子要乾的事情,就算提前三年就告訴了你們,也沒人擋得住我!
不得不說,這廝如今的確是有點小膨脹......
三天後,武從文、趙福金大婚。
全城歡慶,勸進之聲再次響徹汴梁。
同日,趙福金以宋長公主和燕王妃的雙重身份昭告天下:趙氏上順天意、下應民心,禪大位於武氏。
沒有三辭三讓,大婚禮堂秒變登基現場,國號為“武”,改元“華夏”。
靖康四年定為華夏元年,並做常例,不再更改。
改朝換代的消息像長了翅膀,飛速傳遍了大江南北,各方勢力反應不一。
反應最快的,是兩淮之地那些還在左顧右盼的小勢力,真正做到了傳檄而定!
當然,這其中李綱和嶽飛的大量前期工作,功不可沒。
第二個做出應對的是蜀軍。
江南三皇曾有密約,除了困守閩越的隆武朝廷,臨安和成都兩家都要出兵北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過之前一收到劉延慶戰敗的消息,本就出兵不出力的北伐蜀軍立刻就縮了回去。
如今更是連耗費數年之功才拿下的利州路【即漢中地區】都不要了,直接向南撤回了劍門關,一副鐵了心死守割據的架勢。
反應第三快的是臨安的弘光朝廷,隻是具體行動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不但沒有再次組織北伐,反而出兵突襲了閩越!
給出的公開理由是:攘外必先安內,隻有先滅了隆武朝廷,才能在武賊南下時避免腹背受敵......
大概在他們看來,姓武的不僅新婚燕爾,而且登基伊始,一定有大量的事情需要處理,肯定沒有精力立刻南下。
不趁著這個空檔剪除隱患、擴張實力,豈不是白瞎了這般大好良機?
要說臨安也沒想錯,武從文的確被絆住了。
他如今控製的地區,山東、汴梁周邊、河北、燕雲,乃至新打下的東北都是直接控製的,自然不會有任何問題。
且不說新附的兩淮府縣,便是西邊的河洛、關中一線,還有西北兩路,那可都是半年前才正式歸順的,必須得做好安撫工作。
可惜臨安那群蠢才似乎忘了一件事,之前縱橫兩淮的也從來都不是武從文本人。
嶽飛的部隊可自始至終都在,如今更是多了像楚州軍那樣的新降部隊......
還有一個被他們親手逼反的韓世忠!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