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武從文還準備了第三步均田!
任何一個新朝建立之初,除了那些濫竽充數的短命鬼,均田都是必須要做的,所以推行起來不會有什麼“道德”上的壓力,至少沒有誰敢公開跳出來反對。
不過武從文要做的均田和曆朝曆代都不一樣。
以往的均田就是簡單的按人頭分地,不能說不好,隻是其中存在一個巨大的隱患,那就是該殺的人沒殺乾淨!
舉個例子。
在一個村子裡,普通村民們分的都是那些因為戰亂而撂荒的土地,而原本村子的地主卻沒動。
你覺得那些每人隻分了幾畝地的普通百姓,能鬥得過開局就擁地數百畝的地主嗎?
在看天吃飯的古代,風不調雨不順導致的歉收是常事兒,再加上誰也躲不開的生老病死,底子更薄的普通村民抗風險能力太弱了,很容易就會遇到必須賣地才能求活的情況。
這時候,有財力的地主就是唯一的買主。
要是稍稍有點兒良心,肯按照正常價格購買,村民還得對其感恩戴德、高呼一聲“大善人”!
如此一來,多則百年、少則數十年,土地兼並就會到達閾值,下一輪的改朝換代開始進入倒計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怎麼破?
武從文腦子裡唯一可以借鑒的經驗就是“土地國有”,立法不允許私人買賣。
可惜卻因為如今生產力的限製根本不可能實現。
假設上述兩種情況發生,在沒有完善社會福利保障的古代,你不讓農民賣地怎麼渡過難關?眼睜睜等死?
到時候朝廷的律法就是一堆狗屎!私底下有得是辦法變通!
真以為一張“土地證”就能把人的手腳徹底捆住啊?
真正解決問題的是生產力的發展,讓普通人不依靠種地也至少能夠活下去,比如進城做工......
當非農業收入遠超土地產出的時候,土地兼並才會因為邊界收益太小甚至無利可圖而主動減緩下來。
而當種地變成負收益的時候,就再也不會有人去乾那種賠本的買賣了!
哦,也不絕對,當土地集中的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比如出現那種超級大農場,種地就會因為規模化生產而將成本壓的極低,重新變成一件有利可圖的買賣。
更大一些,能夠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壟斷,就又會重新變成暴利!
所以在另一個時空裡,華夏在糧食戰場上永遠也乾不過某超級大國。
當然,這是基於某超級大國人口太少的原因,要是讓它也有十幾億人試試看?
再敢繼續玩兒土地集中那一套,無地可種又找不到工作的百姓活不下去,分分鐘就會讓狗日的見識見識啥叫西方版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武從文要做的就是畫一道線,凡是擁有土地數量超過這條紅線的地主,統統乾掉!
有罪的直接宰了,把地平均分給百姓,這樣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就算能力和運氣有所差彆,想再次發展出危害國家根基的大地主就得需要更多時間。
至於那些的確沒做過什麼惡的,也好安排,換個地方當地主就是了!
土地兼並的壞處其實不在“兼”而在“並”,是瘋狂內卷之下產生的大量無地人口。
這些人要麼去給大家族當奴隸勉強活著;要麼就是徹底沒了活路被逼造反!
解決這個問題的路其實有兩條:
一是改革內部分配方式,讓百姓至少有口飯吃。
這二嘛......
為啥不做大蛋糕,讓每個華夏子民都能吃撐呢?!
東北的大片黑土地如今可還都空著呢!
日後還有東南亞、天竺,甚至新大陸......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