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繞過武威城就消失不見的武從文,繼續隱藏在黑暗中,如同一隻無比耐心的餓虎,靜靜等待著致命一擊的一刻。
華夏二年四月二十九。
滅夏決戰正式打響,興慶府平坦的土地為這一戰提供了絕佳的戰場。
西夏軍率先進攻,王稟憑借先前築起的寨壘堅守不動。
兩軍激戰一晝夜,王稟看準敵軍銳氣已挫,下令一直隱藏未動的炮兵開火。
分成三個陣地的百餘門火炮同時朝著一個方向怒吼,瞬間就犁出了一條真空地帶!
炮聲一停,王稟下令反攻,中路軍率先出擊,沿著那條血肉胡同全速突進,意圖將城外敵軍一分為二。
西夏軍的實際指揮官嵬名令公看出端倪,當即下令左右兩軍全力向前突擊,意圖直衝西軍中軍大纛。
【注:真實的嵬名令公此時應該還沒出生,曆史上其作為西夏滅亡前最後的名將,死在了蒙古人手裡。不過咱們這是小說,連鐵木真都提前搞出來了,也不在乎這點兒名字的錯亂。】
嵬名令公不愧名將,眼光犀利、頭腦清醒,他很清楚己方被剛剛那輪炮給打懵了,沒直接崩潰完全就是因為沒有退路。
在這種狀態下如果臨時改變軍令,夾擊中路突進的敵軍,就算勉強得到執行,也會造成更大的混亂,倒不如一條道走到黑。
說白了就是告訴所有人,這場戰鬥從頭到尾隻有一條軍令,那就是向前直殺漢人的中軍大纛!
戰鼓混雜著號角,無所適從的西夏士兵慢慢平靜了下來,開始在各自上官的帶領下再次列陣向前。
至於插進本陣的敵人,由他們去吧,反正己方背後是高大堅固的興慶城牆,也不怕被對手抄了後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負責西軍左翼防禦的是大將潘彬。
從政和二年聯金北伐開始,西北將門就被大量征調,有些死在了戰場上,有些戰後散落各地,總之很少有能返回故鄉的。
比如臨安朝廷的所謂“中興四將”,就全部都是西北人。
後來金軍南下、西夏入侵,先後三次打到太原城下,西北全境幾乎徹底淪陷,延續百餘年的各地將門也被摧毀殆儘。
這固然是一件慘事,卻也給了其他將士更多升遷的機會,堪稱西軍傳統人事結構的大洗牌。
曾經的一線將門折家、種家、劉家均已衰落,像王稟的王家這種原本的二流將門,用自己的忠誠和堅守硬是殺成了頂流,而諸如潘彬、郭進等一批基層軍官也紛紛走上高位。
當然,這些全部都是老西軍的底子,潘、郭二人也都是世代從軍的老卒。
在武從文穿越過來的這個時空裡,一代代西北人用自己的忠誠和熱血終於守住了這塊土地,守到了撥開雲霧見月明的時候。
潘彬打得很頑強,可惜還是被率先突破了防線,因為西夏人將手中最後的重騎兵放在了他這一邊。
清醒過來的西夏人也拚命了,尤其是其中的黨項士兵,不拚不行,漢人已經殺到了家門口,戰敗就是亡國滅種。
他們頂著炮火瘋狂向前,硬是用成千上萬具屍體填平了西軍的壕溝,為己方的殺手鐧創造了出擊的條件。
鐵鷂子不愧能是和女真鐵浮圖、蒙古怯薛軍並稱的天下強兵,在合適的戰場條件下直線衝擊,威力的確無人能擋。
配給左路的一千神機營將士,儘管全部戰鬥到了最後一刻,每個人都在臨死前射出了最後一發子彈,也沒能擋得住敵人的決死衝鋒。
三千鐵鷂子倒下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一千人頂著戰友的屍體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像一把大鐵錘狠狠砸進了西軍左翼。
戰場仿佛突然震顫了一下,西軍大陣就像一位肋部被對手猛擊的巨人,疼得彎下了腰,嘴裡發出痛苦的呻吟。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