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隻覺耳邊天雷滾滾,根本顧不上仔細查看就衝出了大門。
他沒懷疑是不是遇到了騙子,隻想著秋霞妹子是不是嫌棄自己長得醜,不願意嫁給自己?
又是不是昨天兄弟們玩笑開得過火了,這才逼得對方不告而彆?
典型初戀之人的患得患失心態。
衝到街上,李逵茫然四顧,偌大個臨安城,自己去哪找人啊?!
就在他心如死灰之時,突聽見遠處似有叫好聲,兩腿不由自主的循著聲音走去。
然後李逵就看見了重操舊業的父女倆。
萬秋霞還是初見那日的淡粉衣褲、碧色襦裙,身形旋舞間如同仙子一般,隻是大病初愈臉上少了幾分紅暈。
李逵呆呆傻傻的立了半晌,直到父女二人開始作揖討賞才猛地清醒過來,胸中諸般情緒一起爆發,狂暴的撥開人群,一把將失而複得的人兒摟進了懷裡。
王秋霞驚呼一聲正要掙紮,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傳入耳中,身子頓時就僵住了。
“妹子,俺要娶你!嫁給俺好不好?”
李逵的聲音很大,卻很溫柔,語氣激動中帶著忐忑,和平時的粗豪做派判若兩人。
萬秋霞本少血色的俏臉“騰”一下就紅了,有心怪他唐突,卻怎麼也不舍得,僵在半空的雙手不由自主摟住了那寬厚的背脊,淚水奪眶而出。
這段時日以來的種種,她怎會看不出李逵對自己的心意?
隻是這黑哥哥長相雖然凶惡,可在那種事兒上卻是畏手畏腳,始終不把話挑明,總不能讓她一個女子先開口吧?
此時理學尚未成型,周敦頤提出理論雛形不過七十多年、二程確定“天理”概念不過三十多年,集大成者朱熹現在出沒出生都還不一定,所以社會風氣並不如後人想象中那麼保守。
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現實,李清照那首大名鼎鼎的必背名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就寫於這個時期,描寫的就是少男少女結伴出遊的場景。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不僅出遊,還飲酒,最後還喝多了。
“興儘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不僅喝多了,還喝到了天黑才返程。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回家的路上興致又起,還要比賽劃船,好一幅使人會心一笑的青春洋溢畫卷!
不過再開放也總歸不是二十一世紀,未婚男女當街擁抱還是過分了,萬田業在一旁看得直瞪眼,可張了張嘴卻又閉上了,終究沒有出聲。
圍觀的人群先是驚訝,接著議論紛紛,最後竟然大聲起哄叫好,有好事者甚至鼓起掌來。
這番動靜才驚醒了一對兒沉醉的男女,慌不迭的趕緊分開。
李逵方才明明已經感覺到了對方心意,此時見了她臉上淚痕,登時又慌了手腳,以為是被自己嚇哭的。
“妹子,你彆哭啊!俺......都是俺不好,不該......不該......唉!都是俺該死!”
說到後來居然狠狠抽起自己巴掌來。
萬秋霞見了哪裡舍得?心疼的上前一把拉住,紅著臉拚命搖頭。
這下李逵更迷糊了,心說:“這搖頭是啥意思?到底是願意還是不願意啊?”
最後還是萬田業出麵,及時終結了這場當街活話劇,“回家再說吧。”
一個“家”字直接擊中李逵心中柔軟,腦中瞬間浮現那個自己親手一點一點搭起來的小院兒,兩眼直勾勾盯著麵前的心上人,生怕她說出半個“不”字。
直到看見萬秋霞紅著臉“嗯”了一聲,這才長長舒了口氣,胸膛歡喜得似要炸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