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人家生在宮中、長在宮中,諸般宮鬥戲碼根本就是日常!
“居移氣、養移體”,做了這麼多年主母的潘金蓮早已今非昔比,微笑著出聲安慰:“莫慌,不妨事的,讓臨安出麵代父接見眾臣即可。”
麵上輕描淡寫,其實心裡也已經開始在暗罵那個“壞人”了。
潘金蓮和李瓶兒不會武功,相處又久,一路上是共乘一輛馬車的,。
但她剛剛始終沒有開腔,直到潘金蓮開了口,她才起身招呼隨從去喚兒子過來。
十一歲的武臨安同樣很講規矩,反複和潘金蓮確認了三次才接下任務,惹得潘金蓮不住感慨:“臨安這孩子越來越拘謹了。”
李瓶兒掩嘴輕笑,“他這是害怕搞砸了呢!”
潘金蓮搖搖頭沒再說話,不過心裡還是很滿意的。
武臨安的確很優秀,稚嫩的臉上已有大家風範,一身鎧甲的騎在馬上氣勢很足,讓人根本看不出他隻有十一歲。
按照事先約定,他表示父皇身體抱恙,暫時不便見人,吩咐自己代其感謝眾人迎接。
此言一出,眾臣反應各異。
有人驚訝,陛下乃是沙場大將,向來龍體康健,怎麼會突然生病?
驚訝的同時也不免暗自擔憂,莫非是常年征戰落下了什麼暗疾?新朝初立,真要那樣可不是好事!
也有人暗自冷笑,在他們看來,新皇是在用這種方式隱晦的表達不滿,可更深層次的含義卻是打算妥協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然舉家南來做什麼?
絕大多數人則是惶恐,陛下這是不滿自己前一段時間的工作了。
武從文將所有人的反應一一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禦駕進了臨安城,直接便住進了府衙後宅,武從文一連三天都沒有露麵,整個江南官場的氣氛一時壓抑到了極點。
其實所有人都想複雜了,那廝純粹就是趕不回來,路上有件小事耽擱了......
三天後,新皇“病愈”,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決定將今年的科舉殿試改在臨安舉行。
消息傳出,江南士林彈冠相慶。
北方的士子雖然不滿,但皇命不可違,也隻能接受。
四月中,各地省試成績紛紛出爐,其中尤以兩浙路最為出彩,諸多文章廣為流傳,江南輿論場一時滾燙如炭,頗有再現前朝嘉佑二年龍虎榜盛事的勢頭。
省試結束,各地考生紛紛啟程向臨安彙聚,各地官驛打疊精神、用心招待,生怕給這些日後的國家棟梁留下不好印象。
如此熱鬨下,被押送回汴梁的李逵再也沒人提了,似乎已經被人遺忘,也似乎是所有人都很默契的要給陛下一個麵子......
華夏三年六月初一,大武朝首次科舉的最後一輪殿試,在臨安城內新建成了江南貢院開考,武從文直接住進了主殿頂樓,並親自登台宣布了考題《論國家如何長治久安》。
全場高呼萬歲,眾人胸中無不激動。
陛下這一番舉動代表什麼?代表著無比重視這次科舉,隻要能上榜必定前途無量!
隻有武從文自己,在退入主殿後,想到剛剛看見的那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臉色陰沉得可怕。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