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識貨的脫口問道:“這是棉花和棉布?”
李馬糞點點頭,示意侍女將更多的樣品拿給眾人傳看。
吳萬全手快,當先搶到一塊,在手中一揉便滿臉震驚。
比麻布軟、比麻布薄、比麻布細,舉起來往臉上一貼,又比綢緞保暖,隻是......
他往前擠了幾步湊到台邊,朝高台上的李馬糞問道:“李總經理,這棉布小人也曾見過,好是好,可價格卻不便宜,相比麻布和綢緞沒什麼優勢啊!”
李馬糞神秘一笑,拍拍手示意眾人看過來,然後就是一通唾沫橫飛。
棉布在華夏出現的時間並不晚,西域的尼雅遺址就出土過漢代棉布,唐代《嶺表錄異》也提到了嶺南【即兩廣及海南地區】種植“吉貝”【木棉】,並織成“白氎【die】布”。
之所以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一是因為棉種問題,二是因為原材料的加工存在技術瓶頸。
華夏南方地區的野生棉品質不佳,相比麻來說無論產量還是質量都沒有太大優勢。
好棉種原產於印度,想要傳入需要經過西域,而華夏古代能實際控製西域的時間很有限,窗口期不夠。
至於原產於美洲的陸地棉這裡就不考慮了,那需要地理大發現。
加工技術主要是指去籽,傳統的手工軋棉效率極低,一個熟手每天僅能處理12公斤籽棉。
現在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
收複西夏重新打通了陸上絲綢之路,他親自指示大量收購優質棉種,河西走廊不適合產糧,種棉花還是沒問題的。
等日後在收複了西域,武從文有信心讓大名鼎鼎的“新疆棉”,在這個世界橫空出世!
這還屬於遠水,《初級生物》教材裡有一項農業技術棉花和小麥的輪作,此時已經在華北平原的北邊開始推廣了。
作為一個人穿越者,武從文太清楚棉紡業的潛力和重要性了,說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最牛逼的產業絲毫不為過!
至於去籽,牛吊係統表示:各位大大是不是把我給忘了?生產效率提高五十倍的水利軋棉機,能比造槍造炮難嗎?能比原始蒸汽機還黑科技?
隨著李馬糞的介紹,台下眾人雖然對棉紡業的前景還是將信將疑,卻不耽誤一個個眼睛越來越紅。
棉布啥的就算是忽悠,那“武二式織機”可是實打實的,十幾倍產量啊!那他媽就是座金山銀山!
“李......李總經理,這‘武二式織機’......您老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賣給我等?”
吳萬全吭吭哧哧的提問,讓嘈雜的大堂瞬間安靜,所有人都眼巴巴的望著台上,包括並不經營布匹買賣的家夥。
李馬糞見終於有人問到了這個,卻是突然咧嘴一笑,“不急!”
“我尼瑪!”這是台下所有人的心聲。
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天花亂墜的把老子胃口吊了個十足十,現在他娘的又跟我說不急?!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