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杜家卻突然反水了!
原來杜成一到蜀中,就敏銳看到了家族崛起的機會,果斷害死發妻,暗中求娶了韋家一個庶出的女兒。
在得到本土派的信任之後,杜成獻上了一招“釜底抽薪”之計恭送李隆基返回長安。
杜成的確人才,這一計極其高明,或者說是無解!
因為此計不但符合本土派的利益,也正搔到了外來派內部那些大門閥的癢處。
在這些人心裡,蜀地再好也是偏僻的鄉下,隻有關中才是帝國真正的心臟。
其時,在靈武自行繼位的太子李亨已經開始反攻,又逢安史叛軍接連內亂,再不帶著太上皇返回長安,自己這些人可真就連口湯都喝不上了!
雙方一拍即合,本土派出錢出力,外來派中的領袖門閥“勸駕”,一起逼著太上皇回京,皆大歡喜。
至於李隆基回到長安後過得如何,就不在眾人考慮之內了,反正無論誰當皇帝,這天下還是門閥世家說了算!
杜家沒走,還有許多逃到蜀地的小家族也沒走,不是誰都在經曆大難之後,還有那個實力回鄉重振祖業的。
杜成的眼光獨到且長遠,那些門閥世族走後,群龍無首的外來派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了杜家周圍,繼續抱團取暖。
局勢果如杜成所料,安史之亂雖被平定,可大唐統治根基已經崩壞,節度使遍地,藩鎮割據之勢已成。
為了軍閥之間的兼並攻伐,入蜀避禍的百姓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一年比一年多。
這些人到了蜀地,更願意投靠誰?當然是“同病相憐”的外來派啊!
於是,作為外來派領袖,又和本土派關係良好的杜家就成了首選,實力不斷增強。
另一邊,那些大門閥重掌中樞之後,為了彌補之前的損失,徹底焊死了權力通道,斷絕了普通人做官的可能。
這種做法終於在一百年後遭到了反噬,一個叫黃巢的科舉落榜生想明白了個道理打進長安,可他娘要比考進長安容易多了!
苟延殘喘的唐王朝轟然倒塌,華夏大地迎來了又一段最黑暗的時期。
地理相對封閉的巴蜀地區,再次成了最好的避禍地,無數中原百姓蜂擁而至,杜家的實力又一次極速膨脹。
韋家終於意識到了危險,可惜還不等他們有所動作,給他家當了一百多年贅婿的杜家就先動手了。
一百多年的苦心經營,讓杜家成為了最特殊的那一個,既是外來派的旗幟,又被部分本土派所接受,終於聯合各方勢力滅了自己老丈人家!
取代韋家之後,杜家又一次展現了其長遠眼光,並沒有像之前的韋家那樣張揚,而是選擇向賈、羅、王三家學習,隱居幕後,扶持當時的西川節度副使孟知祥做傀儡,建立了後蜀政權。
至此,杜家徹底完成了蛻變,正式躋身“四大隱世家族”之一。
又百年後,宋太祖趙匡胤發兵滅蜀,杜家的長遠眼光再顯,發現事不可為立即投降、合作,逼得後蜀末代皇妃花蕊夫人寫下了那首千古絕句《述國亡詩》。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