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原和青藏地區衝突最激烈的時候是唐朝。
鬆讚乾布統一高原諸部,建立了強大的吐蕃帝國,幾次與盛唐交戰絲毫不落下風,甚至略略占優。
究其原因,純從軍事角度考慮,主要是吐蕃占據了絕對的地理優勢。
進攻時居高臨下,隻要任意突破唐軍防線一點,之後便是一馬平川。
一旦戰事失利,隨時可以回撤,依托險要防守,又幾乎是一夫當關的形勢。
各種演義中大名鼎鼎的薛仁貴,就曾在攻打吐蕃時戰敗,五萬精銳唐軍幾乎全軍覆沒。
其後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由盛轉衰,連苦心經營的西域都放棄了,就更彆提什麼圖謀高原。
有意思的是,強大的吐蕃帝國奇跡般的同時內亂,沒能趁大唐虛弱撈到什麼好處。
時隔四百多年,中原的軍隊終於再一次踏足高原。
大唐曆次攻打吐蕃走得都是南線,即甘孜昌都類烏齊丁青那曲拉薩,巴蜀都是其後方基地。
武從文沒有那麼好的條件,巴蜀此時也是敵國,所以隻能選擇從沒有人走過的北線。
也幸虧牛吊係統提供的《初級地理》中,有詳細的華夏地圖,不然他選這條線就是找死!
當然,武從文這次入藏,相比唐朝時也有優勢,那就是不用費勁尋找敵軍主力決戰。
眾所周知,古代中原軍隊主動出擊去打遊牧民族,最大的難題並不是打不打得過,而是找不找得到。
無論是一望無儘的草原,還是茫茫無邊的戈壁,包括百裡不見人煙的高原,土生土長的敵人很容易隱藏行蹤,拖到你精疲力儘、糧草儘絕之時,隨時都能反攻。
如果再碰上一個會用兵的名將,在完成上述基本操作的同時,再給你來個誘敵深入、四麵合圍,中原軍隊基本上就是全軍覆沒之局。
薛仁貴的大非川之戰就是那麼敗的。
武從文這次沒有這個麻煩,因為敵軍的主力已經被他分兩次提前吃完了,率軍走到拉薩就是勝利!
可武從文不想讓這次遠征如此無聊,於是決定給自己增加一點兒難度,或者說是額外的任務所過之處殺貴族老爺、解放奴隸。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武從文這次遠征根本沒有後勤輜重,不搶,大軍吃什麼喝什麼?
於是問題來了,搶誰?
搶老百姓容易,因為這些人沒有組織,根本無力反抗,卻會失去民心,和華夏軍一直標榜的“解放者”相悖。
搶貴族領主肯定有難度,因為這些人肯定會臨死掙紮。
可真正深入藏區之後,武從文就發現這根本就不是道選擇題,藏民手中根本就不存在“餘糧”那種東西!
作為一個穿越者,武從文見過北方的農奴,也見過南方的蔭戶,覺得那些人就夠慘了,可和藏地平民一比,他們簡直就是身在天堂!
那些人簡直都不能稱之為人,比最低賤的牲畜過得還有不如!
你見過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一輩子都被鐵鏈鎖住手腳嗎?
你見過犛牛住窩棚,養牛的隻能露天而眠嗎?
你見過少女皮蒙的鼓、少年頭做的杯、嬰兒骨穿的串、整張成年人皮畫的畫嗎?
你問其中為什麼沒有老人?是不是吐蕃貴族也知道尊老?
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