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十年,六月中。
經過三個多月的跋涉,武從文終於率軍抵達了成都。
他這次走的是南線,之所以花了這麼長時間,是因為沿途凡是遇到要塞堡壘,統統夷為平地,為此用光了物品欄裡攜帶的所有炸藥。
連武從文自己都沒想到,這些原本為進攻準備的東西,最後居然全都用在了返程上。
此時距離武鬆收複成都已經過去了一年零八個月,巴蜀大地的土地改革已經基本完成。
江南土改積累了大量經驗和人手,複製一下很容易。
其中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二郎的手比哥哥要狠得多。
武從文好歹動手前還得找個案子做做借口,武鬆可倒好,啥理由都沒有,直接就是一個字殺!
這讓那些做了大量狡辯準備的蜀地大族瞠目結舌,這咋不按套路出牌呢?
不過仔細想想,武鬆的做法也沒毛病,當初弘光朝覆滅的時候,武從文曾經給過這幫家夥機會投降,不把握住就是抗拒天威,在這個時代的人們心中,就是罪有應得的典型。
當然,武鬆後來也派人入藏請示過哥哥,如果自己的做法不妥便立即停手,並願意接受任何懲罰。
武從文沒有怪他,甚至暗暗感歎這真是自己的親兄弟,替自己把想乾的臟活都乾完了!
原因很簡單,蜀地不是江南,距離京都汴梁太遠,他總不能也在這裡待上個一年半載吧?
為了支持弟弟,武從文甚至把嶽飛調開了,讓他領兵南下去攻打大理。
要說這個大理國也很奇葩,明明地小民寡,卻在後世耳熟能詳,大概是一本小說和一款遊戲的功勞吧。
就這麼一個地處偏僻的西南小國,卻能獨立存在四百年【前半段南詔+後半段大理】,連大唐都沒能將其收入囊中。
作為一個穿越者,武從文是對“海棠地圖”有執念的,擴大可以,怎麼能缺一塊兒呢?!
其實大理之所以能夠抗拒中原王朝,最大的依仗既不是國力強盛,也不是道路艱險,而是遍布全國的地方土司。
因為生產力落後,此時雲貴的大部分地區都還處於部落時代,所謂土司就是部落首領或者少數民族族長。
這些人的勢力強大到什麼程度呢?
皇族段氏有很多人都跑到廟裡當了和尚,這可不是小說杜撰,而是真實的曆史。
段氏為啥這麼做?是不喜歡當皇帝的感覺嗎?
反正武從文是不信......
雖說短時間內,大武朝也沒法在大理推行土地國有,但武從文還是要儘快拿下這裡。
一是先把統治權拿到手再說,改革改造什麼的慢慢再做也行。
二是拿下了這裡,才能打開繼續南下中南半島的大門。
......
成都紫宸殿外,武鬆已經跪了足足三個時辰,任誰來勸也不肯起來。
武從文整個人靠在龍椅上,感覺這一上午比行軍幾個月還要疲憊,累得他連午飯都沒胃口吃。
周繡娘站在禦階下,還是那身黑袍,聲音同樣疲憊,“鐵木真吞並克烈部後並沒有停手,又接連征服了合答斤、散隻兀、朵兒邊、弘吉剌等十個部落,基本完成了對蒙古各部的統一。”
武從文揉揉眉心,低聲問道:“那小子現在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