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對陛下的命令很不理解,不明白為什麼要繞那麼大一個圈子,從長江口登船後直接渡海不好嗎?
南線的東海琉球九州,也是傳統的赴倭航線,唐朝時的遣唐使,就大多是選擇這條線路回老家的。
好容易熬到了一次單獨領兵滅國的機會,韓世忠恨不得直接長翅膀飛到倭國,是一丁點兒時間也不想浪費。
武從文如此安排的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正經穿越者,怎麼可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神風自殺隊”?
古時從華夏東渡倭島,最佳時間是每年的六月下旬到八月,無論風向、風力還是洋流都最適合。
可世間的事沒有完美,這個時間段也是台風的高發期。
在另一個時空的曆史上,蒙古人占據中原後也想跨海滅倭,結果運氣差到了極點,連續兩次都碰上了台風,搞得有去無回。
死裡逃生的倭人,便把這兩次台風稱作“神風”,認為是上天對大和民族的寵愛和庇佑,也是天皇“人間之神”身份的最佳佐證。
武從文不是學氣象的,不知道台風的規律,隻隱隱記得這玩意好像也沒啥規律,就是每年夏天多發,時間卻不固定。
事關數萬將士的生死和新生海軍的存亡,武從文是丁點兒風險也不敢冒,畢竟有些事情很玄的......
而從半島南端橫渡對馬海峽就不一樣了,不僅航程大大縮短,中間還有對馬島和壹崎島可以停靠,發生意外的概率幾近於無。
一路非常順利,韓世忠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剛剛走到半路,倭國海軍被團滅的消息就傳到了他的耳中,這可把他鬱悶得啊!
仗都他娘的被水師打完了,合著老子就是去摘一下果子唄?
登陸戰很順利,一群拿著竹竿的農民剛看見海上的巨艦,二話不說掉頭就跑,騎著矮腳馬的大名比他們跑的還快。
韓世忠更鬱悶了。
相傳蒙古人其實曾經登上過倭島,卻被英勇無畏、戰鬥力高強的倭國武士一個反衝鋒全部趕下了大海。
武從文覺得這種說法絕對是他媽吹牛逼,事情的真相應該是蒙古人暈船了......
他為啥一直都屬意韓世忠統軍滅倭?
就是考慮到了這點,韓世忠的部隊都是江南人,有許多乾脆就是自小生活在長江邊上的漁家子弟,水性那是沒的說。
暈船?不存在的!
在岸上站穩腳跟後,韓世忠開始發兵掃蕩九州島。
陛下給的命令是穩紮穩打,不要弄險突進,這又是韓世忠鬱悶的另外一個點。
嶽飛那小子打仗,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輪到自己咋就哪哪都受限製呢?
掃蕩九州島的戰鬥很順利,甚至都沒經曆過什麼正經戰鬥。
十四萬大軍葬身海上,連天皇都被乾掉了,那幾乎就是倭國的所有武裝力量,島內哪還有什麼兵力,連他娘的現抓壯丁都來不及。
不過倭國這個民族倒是有一樁優點,麵對強大的外部壓力時很容易團結,本州島上的大名們沒有趁機內鬥,而是迅速聯合起來,推舉了一個新的天皇當頭。
說推舉也不準確,號稱“萬世一係”的天皇家族為了保證血統純正,向來不與外人通婚,老天皇也就隻有那麼一個傻兒子,大家夥想選也沒得選。
這裡插一句哈,可能有讀者大大們想問,狗作者為啥一直都是“天皇天皇”的,是懶得起名字嗎?
還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