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對倭國的懲罰才剛剛開始。
作為大武國在倭島的全權代表,他首先開始“追剿賊寇”,命令各地大名十日內主動交出做過海盜的手下。
這一點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內,大武此次跨海東征,打的本來就是“剿滅倭寇”的旗號。
而海盜是那麼好做的嗎?沒兩把刷子乾得了那刀頭舔血的活?
說白了,無論是“倭寇”還是“海盜”,其核心都是天皇和大名們暗中派出的精銳武士!
現在征服者要求交出凶手,於情於理於實力,倭人都無法拒絕。
於是,雖然心不甘情不願,倭國各地的大名還是不得不交出了一些非核心心腹出去頂罪。
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被他們“保下”的家臣,雖然表麵上感激涕零,心裡卻不免起了兔死狐悲之感。
華夏人今天要人,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主子,立刻就拿兄弟們的腦袋自保,那華夏人明天再要呢?是不是就輪到自己了?
簡簡單單一招,直接就從根兒上拆散了大名和武士之間原本牢不可破的聯盟。
過了倆月,韓世忠的第二招又來了,頒布“限刀令”,規定所有武士必須在十日內交出所有武器。
這次就沒那麼順利了,整個倭國瞬間陷入了混亂,卻是韓世忠最想看到的。
古代倭國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天皇號稱“萬世一係”的人間神,卻並沒有太多權力,統治全靠分封各地的大名。
而大名統治領地靠的又是麾下的“家臣”,家臣其實就是高級武士,這些人統領普通武士,進而統治封地上的底層百姓。
簡單說,天皇就是共主和神權的代表,大名就是諸侯,家臣就是貴族,武士就是普通國人,再往下統統都是隻配種地乾活的賤民。
這套金字塔結構看似沒什麼問題,世界上大部分分封製國家都是這麼乾的,可問題就出在倭國的地盤實在是太小了!
後世有人嘲笑東瀛的所謂“戰國”就是村與村之間的械鬥,雖說有些誇張,但和實際情況差彆還真不大。
天皇家族在徹底沒落之前也不是傻子,自然要防備手下人,可直接改成華夏的中央集權又沒那本事,隻得退而求其次,不斷分封新的大名。
長期堅持下來,就造成了倭國每一家諸侯的地盤都不大,想要擺脫“村戰”級彆,就隻能多家聯合,所以才會出現有人今天投靠這個,明天又背叛了,甚至“弑主”。
其實那根本不能叫做弑主,因為大名雖然實力分高低,在身份地位上卻是平等的,何來背叛一說?
天皇家族之所以能夠擁有“萬世一係”的身份地位,這一套統治邏輯加上國土麵積太小才是原因。
千萬彆信有些人說的什麼“倭人有遠見,又團結,很早就意識到掌權者可以更替,但不能改朝換代,因為改朝換代對國家的傷害太大”這種鬼話。
人性都是相通的,其中有一項就是“人的欲望永無止境”。
細想一下,世上會有人不想當皇帝嗎?哪怕隻是個虛銜。
拋開華夏不說,始終處於分裂狀態的歐洲,從古至今放棄過統一的努力嗎?想做“歐洲皇帝”的人從來也沒斷過!
造成倭國獨特現象的真正原因是地盤太小,無論哪個大名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第一時間引起其他人的警覺,然後就是群起而攻之。
即便後來出現了大權在握的“幕府將軍”,實際上也就隻是個“二天皇”,想要更進一步你看手下人造不造反?
扯回來,從以上倭國的權力結構中,大家夥看出來沒有,真正的中堅力量是什麼?
答案是武士,掌握直接武力的武士階層。
如今韓世忠要收繳武士手中的武士刀,就是剝奪他們手中的武力,徹底抽掉倭國的統治基礎。
這群從小隻會舞刀弄劍的家夥能願意嗎?這個民族本來就有著“下克上”的傳統,被逼急了的家臣們立刻向家主們舉起了屠刀。
大名家裡能有多少人?家臣們的家裡有多少人?誰贏誰輸還用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