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嚇了一跳,眨巴眨巴眼睛答道:“我說的就是買啊!一頓一個饅頭,不用花錢。”
扈成愣了,他這段日子事情多,今天才有時間來碼頭看一眼。
見將軍大人不解,口齒伶俐的馬洪趕緊解釋道:“這事兒還是從倭奴那裡起的頭。”
“聽說是陛下體恤咱們東北三路辛苦,便讓東瀛韓將軍多運點兒女人過來,解決光棍兒太多的問題。”
“結果東瀛那邊吃不上飯的女倭奴太多了,一看有條活路,都爭著搶著往船上擠。結果就是女倭奴越運越多,搞得這段日子男倭奴都有些不夠數了。”
扈成點點頭,這事兒他知道,算是朝廷照顧東北將士的一項仁政。
馬洪接著往下說,“後來高麗人一看,呦嗬,這狗日的倭奴都能吃得上飯,我憑啥不行?於是就烏泱泱的把自家女兒也送到碼頭上來了......”
說到這頓了頓,他突然有些不好意思的補充一句:“當然......想把高麗女子帶回家,光給饅頭是不行的,不過價格也不高,十到十五個銅子兒就行......”
大武經過多年推廣,華夏銀行統一鑄造的定額硬幣已經普及了。
所謂銅子兒就是銅幣,保留了傳統的圓形方孔,但花紋精美,分量精準統一,在市麵上要比之前用的銅錢搶手得多,也值錢得多。
扈成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下來。
王冼是上尉軍侯,又是騎兵,每月軍餉有二十銀幣,按11000的兌換比例,就是兩萬個銅子兒,買十個高麗女人的確是九牛一毛,最大的開銷還是怎麼養活。
離開碼頭時,扈成沒忍住又對身邊馬洪吩咐道:“你等下去找負責碼頭的人,讓他想法子通知韓世忠,不管怎麼樣,運來的男倭奴數量不能少,修路還急等著用人呢!”
馬洪先是點點頭應下,然後期期艾艾的解釋道:“聽說南邊也有不少海商得到了消息,正往這邊趕呢,船會越來越多。”
......
海商是生意人,家國情懷自然是有,可要說多大也不能高抬這些人。
他們真正奔著的商機是銀礦!
之前就提到過,倭國在幾年前發現了石見銀山,那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在另一個時空裡,從16世紀中期到17世紀前期,日本銀約占世界產銀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就出於這座超級銀礦!
石見銀山不但儲量大,而且純度高、開采難度低,能不惹人眼饞嗎?
這些年大武國內滅倭的聲音始終不絕,且過一段時間就來一波小高潮,要說沒有石見銀山的功勞鬼都不信!
這麼大一座超級銀礦,其中蘊含以及可以衍生出的商機有多少不言而喻。
武從文對此早有準備,製定了類似古代“鹽引製度”的“銀引法”。
想摻一腳?沒問題,幫著朝廷往外運人。
把多少倭奴運到指定地點,就能領到多少“銀引”,然後拿著“銀引”回去兌換多少低價購銀額度,再運回大武本土賣給華夏銀行,每趟都是數倍純利!
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充分發動民間力量,彌補純官營的不足和弊病;二是通過“銀引”控製白銀產量,避免因貨幣短期激增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武從文本來想親自去東瀛逛逛的,來一把被無數華夏後人夢想的“馬踏富士山”,可聽了錦衣衛的報告,突然又沒了興趣。
根據報告所說,東瀛三島現在是餓殍遍地、處處煉獄,實在沒啥好看頭,韓世忠都好幾次鬨著要回國了......
武從文之所以一直把這位得力乾將按在東瀛,就是看中了他骨子裡的那股狠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