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從文板著臉訓斥道:“如今我華夏各族皆為一家、無分彼此,這話該罰!”
蕭離統性格最好,趕緊起身笑著打圓場,眾人隨即也都會意的開始討論,算是齊心協力的把這個小插曲糊弄過去了。
柳謙益雖然言辭不妥,但表達的意思沒毛病,農耕民族對遊牧民族最大的優勢就是技術!
尤其是冶金技術,遊牧民族隻是看起來野蠻沒文化,智力方麵卻和農耕民族沒有任何差彆,隻要時間充足,不難消化掉那些工匠肚子裡的本事。
到時候即便搞不出來熱武器,完成冷兵器的升級換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甚至......武從文都懷疑,曆史上極其重視工匠、技術的蒙古人,說不定就能搞定最原始的前裝燧發槍!
眼見三個文官兩個都開口了,武從文把目光投向了張叔夜。
這老頭十二年前長了教訓,從那之後變得小心謹慎,近年來更是越來越少開口。
可陛下就差直接開口點名了,張叔夜隻能暗歎口氣起身道:“諸位說的都有理,可老臣卻有些擔心朝廷的財政是否能夠支撐?”
武鬆是所有人裡最著急的,聞言眼睛一瞪道:“我大武這些年來國泰民安,怎麼就連個小小的蒙古都征討不起了?”
張叔夜聞言在肚子裡苦笑,“國泰民安?你可拉倒吧!看看這開國才不到十二年,真正不打仗的年頭有幾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武從文卻明白這老頭心底真正的想法。
大武雖然立國後用兵不斷,卻沒有打過任何一場拉鋸戰,消耗其實並不算大。再加上土改疊加初步工業化帶來的活力,國庫相當充盈。
對方真正擔心的並不是打不起蒙古,而是和自己的擔心一樣國家戰略重心的轉移!
武從文為什麼這些年對蒙古隻防備不出兵?因為征服蒙古對經濟發展的幫助並不大,甚至還有反作用。
華夏生產出的糧食吃不完可以存起來,多餘的工業品怎麼辦?隻能往外賣啊!
蒙古?且不說那幫窮棒子能不能買得起,就算買得起,陸上運輸成本有多高大家夥應該能想到吧。
消化產能、賺取財富最好的方式肯定是海貿,因為成本低、走得遠。
這些年大武的發展重心一直在向南方轉移,海貿更是重中之重。
可海貿在賺錢的同時也是頭吞金的巨獸,絕對的高投入高產出行業。
北方戰事一開,可以預見的,投入絕對少不了,持續的時間也絕不會短,必然擠占海上投入,這是路線之爭!
武從文最糾結的點也是這個,他很清楚全麵開啟大航海時代是大勢所趨,也是華夏製霸未來的必然選擇......
既然召集眾人商議,他便不想藏著掖著,直接把話挑明了。
眾人隨即陷入沉默,都在心裡仔細消化、思索、糾結......
喜歡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請大家收藏:()瘋批武大郎,開局大戰潘金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