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黛如今後悔了,早知如此,真應該送回沙洲郡。
現在隻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送去出家當姑子;二是給東陽侯當妾室。
自己女兒才多大,青燈古佛一輩子?剃了頭發,僧衣小帽,吃素念經?就這樣一輩子了?
或者,侯府嫡女,去給可以當父親年紀的男子當妾?原本還是與他兒子訂的親。
明黛左思右想,心急如焚,又不知這孩子的教養哪裡出了問題,怎麼好好的一個孩子忽然就這樣了。
東陽侯府也是左右為難。
東陽侯府不出麵,好像是毀人名節不打算負責似的;
可出麵,將人家侯府嫡女,原來與兒子議親的小姑娘納妾,也好像是占人便宜。
甭管怎麼做,看上去都不像正經人家能辦的正經事兒。
東陽侯夫人更是如鯁在喉,一直伉儷情深的夫妻倆人,第一次相對無言。
能說什麼呢。
不論是南安侯夫婦還是東陽侯夫婦都沒把這事往壞裡想,以為是意外、巧合、無心之失。
可宋瑛悄悄去查了。
東陽侯並沒有上錯船,那艘船就是他的朋友安排接渡他的。
容雲緲原訂的船還在岸邊沒走,是她打發走了兩個大丫頭後,付清了船錢,讓那艘船離開,稱自己不需要坐船了。
船家收了錢,又可以去接彆的活,自然也就高高興興地劃走了船。
然後容雲緲趁船家不備,上了接東陽侯的畫舫。等東陽侯到了,乾出這樣的事。
在查清事情之後,宋瑛主張將雲緲這孩子送去京都雲嵐寺,三位師太都是有道高人。
心境心思沒有正過來,即使當妾,也還是要生事的。
還是送去雲嵐寺吧。
明黛這回沒有反對。
於是在東陽侯府還舉棋不定之時,南安侯府正由宋瑛領著,將孩子送去雲嵐寺。
消息傳開,東陽侯夫人鬆了一口氣。
東陽侯免不了覺得自己不是東西。
這事多少算是因為自己而起,如果不是自己推開畫舫的窗戶,突然出現在人背後,這小姑娘也不至於受了驚嚇跌入湖中。
現在這小姑娘不得不出家。
南安侯府如此的做法和態度,多少挽回了些聲譽。
平靜的容雲緲讓明黛心疼,剛剛病好,就要去雲嵐寺修心。
她不爭不吵不鬨,隻點點頭說:“好,女兒知道了。”
這莫名更讓宋瑛擔憂。
比起明黛的各種囑咐,忙著收拾行李,沉默的祖孫倆卻仿佛更知道彼此在想些什麼。
她們甚至不約而同地對明黛說:“是去修行修心,東西不好帶太多的。”
祖孫三人去了雲嵐寺,明黛見到那麼小的房間又忍不住要落淚,女兒以後就住這兒了。
雲嵐寺師太問祖孫三人有所求嗎?所求為何?
明黛母女倆沉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