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也知道現在國內的工業製造情況,就比如現在的卡車,也曾聽那些司機多方吐槽過,想要開車上路,成為一個合格的駕駛員,那首先,你必須要是一個會修車的駕駛員。
會不會修車,才是一個駕駛員能不能合格的最重要的指標。至於駕駛車輛這個最基本的技能,多練練就成了。
造成這一司機兼修修車技能的重要原因,一是全國修車地方少,還有一個就是汽車質量確實堪憂。
現在,全國每一個縣城都有修理站,就是為了配合全國公路網大建設以及日益增加的機動車運輸行業而配備的。
李禦城作為部隊裡曾經的一員高官,現在也是基地的外圍重要領導人員,座下就有一輛專門的吉普車以及一個專門的司機供他調用,每次出門,車輛都要進行一次檢修,就這樣車壞半道上的事也遇到不少次。
至於林瑞說的那種十萬公裡不需要大修這種情況,在李禦城看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但是,看林瑞那信誓旦旦的樣子根本不像是作假。
而且,林瑞這小子偶爾滑頭一些,戀家一些,但是,在大是大非方麵,還是分的了輕重,特彆是對於煉鋼廠質量的把控,對眾人來說,那就是超標準嚴格要求。
用林瑞的話來說,質量,才是一個企業的生命,質量,才是大家端在手裡的長期飯碗,質量,才是決定大家能否過上好日子的關鍵。
而不是生產多少產品,能造出多少產品。
聽到林瑞的話,李禦城當即麵上露出凝重的樣子說到:“林瑞,你說的是真的?真可以做到十萬公裡不大修?”
林瑞笑著說到:“我說千遍,不如跟我去現場一看,這是我們當初製造的第一台發動機,一直在試車台上運行著。”
李禦城一拍手,當即站了起來,如果林瑞工廠裡真要能製造出跑十萬公裡才大修的發動機,不,隻需要數萬公裡才大修的發動機,都足以震撼整個行業了。
走出了小院,外界綠樹已經成蔭,夏季的傍晚依舊熱浪滾滾,煉鋼廠本就是高熱能重工業,整個煉鋼廠裡雖然已經種下了很多樹,但是,依舊如蒸籠一般。
走入廠區,轟隆隆的機械聲,刺耳的鋼鐵摩擦聲,鼎沸的工人吼叫聲依次傳來。此時此刻,林瑞聽在耳中,隻覺得這是工業巨人在發育,在生長,在茁壯成長的聲音,格外的動聽。
原來煉鋼廠建造的小倉庫,後來改建成了發動機製造小車間,裡麵打造了第一條發動機生產線,那第一台純手工生產出來的發動機,就在這個小車間裡,已經隔出來的那一間小屋裡。
屋頂吊著一枚發黃的燈泡照亮這間不大的房間裡,在房間的角落裡,一台發動機依舊轟鳴旋轉著,那排氣管連接發動機的部位已經燒的通紅,整個發動機依舊還在不停的以中度給油量在平穩的運轉著。
在旁邊有一摞記錄著這台發動機從開始到現在的一切檢修情況,發生的故障情況,以及運轉數據。
十萬公裡,隻是林瑞設定的一個理想狀態,現實中,這台並沒有跑到十萬公裡,按照高功率運轉,這一台發動機一天運轉二十二個小時,中間會有兩次加注燃料,散熱用水,以及停機檢修的時間,其他時間都在不間斷的運轉著。
如此高強度的運轉,大大增加了材料的疲憊性。
所以,按照當前額定功率,林瑞把速度定在六十公裡每小時,如今從製造出來到現在已經倆月多過去了,在前幾天才換了一整套的缸筒,活塞等零件。至於曲軸,機體,連杆,節氣門方麵進行了一些零件的更換,其中更換的最多的就是油路方麵的零件。
李禦城翻看著檢修記錄,以及跑的公裡數,隨著翻看的記錄越多,臉上震撼的表情越濃。
“林技術員,李書記,你們怎麼到試車車間來了?”顧海洋正在整個發動機生產車間裡調研,看到兩位大領導過來,連忙跑過來詢問。
這小子現在跟著林瑞,主要做設計方麵的工作,其中山地運輸手扶拖拉機的一些改進項目,林瑞就讓他參與其中,這小子提出的很多改進在經過係統檢驗之後,居然很適合當下的情況。
林瑞的大馬力發動機設計以及製造,隨著第二車間的建成以及二號熔爐的運行,已經提上了日程,林瑞已經把大概的設計思路,以及理論工作完成,並且交給他去學習,下次設計就要他參與其中。
但是,總體設計思路,依舊沿襲第一個柴油機的路線而行,在當年電子芯片還沒有普及,無法做到電控節能高效的情況下。穩定的機械能力,以及先進的設計思路,就是當前設計發動機必須要走的兩條路線。
並且林瑞對這次大馬力單缸柴油機的設計,隻提出了幾點意見,就是要皮實耐用,能適用於大多數作業環境適用,而且要足夠簡單,便於維護,儘可能的降低製造成本以及生產成本。
想要做到這些,就要在設計上下功夫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單缸采油機,就是機體上的油路以及水路布局設計比較麻煩,水路設計不暢順,會導致散熱不均衡,容易讓零部件在運行過程中出問題,而內部油路設計不好,一旦潤滑油路出問題,整個機器都會卡死損壞。而且,如果開孔設計的地方不對,更會影響整個零部件的結構安全性。
內部的曲軸連杆,缸瓦套,再就是進氣排氣等調節設計,都必須要根據缸徑等各個部件進行調整,設計,這裡麵又要有很大的數據計算在支撐,顧海洋的基礎知識薄弱,林瑞專門從實驗空間裡調去了不少技術資料,傳導打印出來給他學習,他的父親也發動關係,找來了不少這方麵的資料。
顧海洋這小子也是有著一股子拚勁,每天都在加班加點的學習這些基礎理論知識。
林瑞並不指望顧海洋能夠單獨設計出來這台符合林瑞提出來的各項要求的發動機,但是,必須要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
想要做到這些,有一個前提就是要達到,那就是有著豐富的發動機基礎知識,以及對單缸柴油機有著足夠的了解。
所以,看資料,泡在發動機生產線,深入第一線了解各個零部件的生產情況,把理論跟實踐相結合,就是當前顧海洋必須要做的事情。
隻有如此,才能完成林瑞提出的要求,才能填補上他的基礎理論知識方麵的短板,如林四勇當初為了完成林瑞交代的任務,拚命的認字,識字,練習寫字,到現在不但能夠完成聽說讀寫,甚至能夠自學一些資料,完成林瑞交代的一些任務。
特彆是顧海洋的出現,讓林四勇有了很大的危機感,那種倔驢的學習勁兒更加拚命。
上天從來不會辜負任何一個努力的人,林四勇現在已經能夠勝任他的工作了。
林瑞身邊現在跟著兩個人,一個是四驢子,全廠人都知道這是林瑞的大管家,可以說二號煉鋼爐的成功建造,裡麵有著林四勇的一部分功勞。
一個就是顧海洋,名義上是煉鋼廠的實習工人,實際上是林瑞的徒弟。
而這台發動機的維護工作,以及各項記錄,就是四驢子,也就是林四勇跟顧海洋兩人在負責。
對於顧海洋的學習態度,林瑞很滿意,這小子不但有著設計方麵的天賦,最主要的他還愛學,願意學,這才是林瑞最看重他的地方。
當下笑著對他說到:“李書記要了解一下咱們的動力一號的情況,你跟四勇在負責這台發動機,現在你給咱們李書記介紹一下吧.....”
喜歡重生58年育良種過災荒請大家收藏:()重生58年育良種過災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