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小飯店,這是除了人民飯店之外,公社開的另外一個公家飯店,主要是做一些山貨河鮮臘味的飯店,據說在本地也是存在了百年的老店了,解放後,被公私合營。
隻是地理位置沒有人民飯店好,也沒有人民飯店大,一般人還真不一定能找不到這裡,隻有本地的老饕才知道這裡有這麼一家專門做山珍河鮮臘味的小店。
小店原來的主人是位姓謝的中年人,這家店也是人家祖上傳下來的,隻是後來被收了,而後某些原因,就在他家院子裡被重新經營了起來,來人都叫他老謝,屬於兩口子經營,店裡配了個會計掌賬的,算是公家人。
林瑞知道這個地方,還是前些天,供銷社主任陳城陽想走林瑞的關係,看下次風扇廠招工的時候,送個親戚入風扇廠,特意在這裡請了林瑞一頓飯。
同僚之間相互幫忙是應該的,特彆是掌管物資的供銷社,在同等條件下,特殊照顧一下他的親戚也實屬正常,誰也說不出話來,要是入工了被刷下來,這就不屬於林瑞的問題了。
媒人包結婚,可沒有包你生孩子的事。
其實,在向陽公社裡,大家也都知道林瑞的脾氣,你真要送個有能耐的人過來,人家林科長可是從來舉賢不避親的。
陳城陽特意在這裡花費了小半個月的工資,就為了請林瑞一頓飯,他送過來的人,所圖定然不小。
這場宴請二人相談甚歡。
散場之後,這裡的味道還是讓林瑞記憶猶新。特彆是那臘燒野味兒,還有臘魚塊燉豆腐的味道,真讓林瑞回味三日。
林瑞第一次知道,原來,臘味還可以做的這麼好吃,這麼誘人,甚至做出來的鮮美味道,絲毫不比白鱗魚差。
如果細分開來,隻能說這是兩種不同的鮮美味道,而且各有千秋。
今天,林瑞從人民飯堂繞過去之後,又轉了一個小胡同,終於來到一個小餐館的跟前。
要不是門口掛著一個人民子弟餐館的牌子,真讓人會誤以為這就是一處私人宅院,而不是飯店呢。
其實,林瑞也是後來才知道,要不是不忍心自己的手藝失傳,再加上前副書記崔永年的支持,這處小飯店也開不起來。大家都知道,崔副書記喜歡美食,尤好山珍。
林瑞隻來過一次,這個點兒也不到飯點,店裡也沒個人就餐,二人推門進去,隻有一個中年人帶著自家兒子正在對著一隻山雞練醃製的手藝。這就是主廚老謝。
任何一門手藝做到了極致,那都是技術。
人家老謝家的,就把醃製這道手藝研究到了極致。
一般人都是入了臘月才能做好醃肉,所以,才叫臘肉,臘味。
而老謝家就有這手藝,一年四季都可以醃肉,就算是在三伏天裡照樣醃製好鹹肉,而且那味道絲毫不比冬天醃的臘肉差,這就是本事。
“謝師傅,給來一鍋臘山雞燉乾筍子,再來一盤蒸臘魚塊,主食隨便配點就成。對了,再給來點散簍子。”林瑞進門,就衝著謝師傅喊了一句,便扯著王雲海坐在了一棵大槐樹下。
他們店裡現在也就這兩樣菜,其他的也就是一些時令小蔬菜,味道不錯,但是現在就倆人,上多了也吃不完浪費。
微風吹動大槐樹,如風鈴般颯颯作響,倒是帶來了幾分大自然的美妙音符。
老謝點頭去準備飯菜,老謝媳婦連忙用粗瓷大碗給倒來了茶水,老謝兒子還在院子裡琢磨那醃雞的手法。
林瑞一看,就知道是醃的毛整雞。人家有人家的技術,林瑞也不打算追根問底的去探尋,沒那必要,想吃了,到這裡來吃上一頓就是。
對一般雙職工家庭來說,到這裡吃上一頓,差不多要吃掉一個普通工人的半個月的工資,所以,能來這裡吃飯的,還真沒有簡單的人,老謝兩口子自然知道這情況,可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對林瑞來說,這點錢是毛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