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軍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指尖無意識地敲著桌麵。窗外的陽光透過百葉窗。
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像極了他這些年起起落落的生意軌跡。
鋼材生意的黃金時代像一陣猛烈的風,來得快,去得也急。
靠著李娜的提點,陳友良的人脈與資金上的托底,他當年確實在這行裡賺得盆滿缽滿。
可風向變得猝不及防,先是環保政策收緊,首都周邊的小鋼廠接二連三地被要求整改,緊接著市場需求也肉眼可見地萎縮。
他索性利落關停了廠子,沒像旁人那樣往大西北鑽——一來那地方需要的本錢是個天文數字,二來他這把年紀,實在折騰不動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跟著他乾的那幫老夥計,手裡都攢下了些錢,大多買了貨車跑起了貨運,逢年過節還會拎著酒來看他,嘴裡總念叨著“要不是軍叔當年帶我們賺的錢,夠吃好幾輩子了。”
大堂哥則繼續做著包工頭,如今的工程規模比從前翻了好幾番,隻要有時間,這小子就會拎著禮物來家裡串門。雖然他能得到的工程並不多甚至有一陣子都得不到李娜這兒的工程。
現在李德軍的重心放在服裝代加工廠。近兩萬人的廠子,訂單從全國各地,以及國外湧來。
雖沒了鋼材生意那般暴利,卻勝在穩定。
當然這份穩定還少不了李宗明的人脈,不然他拿不到那麼多外貿單子。
以前服裝代加工廠非常紅火,而現在有好多服裝代加工廠都黃了。
就像津門這邊以前很多大型的服裝代加工廠,也是成片的倒閉。上萬人的廠都倒閉,也看得人心慌!
好在乾彆的也能賺錢,現在有好多做網紅的了,但李德軍這年齡他對這行不感興趣。
他常對身邊人說:“賺錢這事兒,就像趕廟會,熱鬨一陣總會散場。能有口安穩飯吃,就不錯了。”
隻是這安穩裡,總有些放心不下的牽掛。
老家縣城的老人院是他近年常掛在心上的事。當初李娜捐了一大筆錢建起來,他便主動攬過了日常照看的擔子。
見過太多慈善項目表麵光鮮,內裡卻一團糟,他不想讓女兒的好心落得個不明不白。
跟當地負責人三番五次地商量,定下了死規矩:老人家裡必須交齊合作醫療,院裡隻負責基礎照料與額外補貼,絕不再讓李娜追加一分錢了。
相比之下,家裡的兩位老人倒讓他省心不少。李爺爺李奶奶都八十多了,身子骨硬朗得很。
每天清晨還能在院子裡慢悠悠地打套太極。這多虧了李娜開的私立醫院,醫生每月定時上門檢查,從飲食到作息都量身定製了健康計劃,哪怕是咳嗽幾聲這樣的小毛病,也能第一時間被察覺、治療。
“壽命是天定的。”某次家庭聚餐時,李娜給奶奶夾了塊清蒸魚,輕聲說道,“但人在這人世間不能受罪!”李德軍坐在一旁,看著女兒溫柔的側臉,忽然覺得這些年的起起落落都值了。
夕陽西下時,他起身鎖好辦公室的門。
廠區裡依舊熱鬨,紅紅火火,載著成箱的服裝駛向全國各地。
遠處的天邊,晚霞燒得正豔,像極了他這不算轟轟烈烈,卻也算踏實圓滿的一生。
當初跟著他的那個女人,現在也跟他在一起,名分這種這個年齡了,感覺也就那樣吧。
雖然家中有保姆,但是也少不了那女人對他的照顧!
他的回報就是那女人的女兒考上高中後,他給承擔了全部費用。
現在他這名義上的繼女,已經考上大學了,算是很聰明的小姑娘了,考上了一本。
他給負擔了學費,每個月給了1000塊的生活費。
這不低了,服裝廠的女工們一天乾十幾個小時,那工資才2000塊。
他倒是不圖這女人的女兒將來孝順他,想這麼做就這麼做了!
就為這女人也跟他10年了。
喜歡快穿:拜金的我在年代文精致利己請大家收藏:()快穿:拜金的我在年代文精致利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