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得看好大寶二寶他倆,免得他們耳濡目染,以為爆粗口,說臟話是什麼威風,趕潮流的事,學沒上幾天卻學了一堆壞毛病回來。
想完了孩子,秋收的事,然後楊雪又想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在她毫無節製的造飯,變化著花樣給家裡改善夥食的禍禍下,她家的米缸日漸見底,分家的口糧已經所剩無幾了。
雖說她還有些海貨和物資可以頂著,但也不能乾吃菜不吃飯吧。
再說以前沒分家,付海明還有八九個工分,那時算在楊雪頭上,她才可免於下地勞作。
轉業分家後,這些工分就沒了。
也就說現在有工分的隻剩下孩子們了,靠上學勞動課和放學之餘挖豬草掏牛糞,平均每人就二三個工分,加起來也沒有付海明之前的工分多。
這點工分根本不夠啊,換不來多少糧食。
當然要她下地去乾活掙工分,那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
現在她還有錢,付海明有工資和路子可以買些糧食來頂一段時間。
但長久下去也不是辦法,再說糧食都不好買,這時候都是定額定量的,她家買的糧食少不得動用了付海明的關係。
這人情債積多了以後也不好還。
而且光靠家裡的存款和付海明的工資買糧食也不行。
哪能保證以後沒個急要錢的時候,孩子也都要上學,以後課業越來越重肯定要他們專心學習的。
這麼一算,以後她家的工分幾近於無。
當然政府會有補貼,按人口分一些口糧,不至於讓他們一家餓死,但要再有其它的就不可能了。
如果整天光花錢不進賬,坐吃山空,不說她帶領全家奔向小康生活的目標遙遙無期,就說她是個懶女人饞老婆的帽子也是再也摘不掉了。
當然付海明沒覺得什麼,他還說讓她放寬心,糧食和錢的事他來想辦法就行。
楊雪卻搖搖頭,不行,不蒸饅頭爭口氣,她可不能讓那些嘴上沒把門的多嘴婦人給看扁。
可現在賺錢的路子本就不多,現在是七零年代,城裡的單位都是國營的,這時候自己做個小買賣就被認定是投機倒把的行為。
在鄉下地方,除了趕集時可以換賣點東西,一般都是手工農產品,比如雞蛋,菜,竹筐啊這些,其它時候想要賣點不一樣的,甚至工業品就得去黑市找。
而付海明是個有編製的高級乾部,一舉一動有的是人盯著,楊雪作為家屬,肯定得以身作則,對自己有點要求,咱不能給自家男人抹黑是不。
那黑市的路子是走不通了,就算能走,說實話她也不覺得自己有楊雲或大山那樣的商業頭腦,能賺大錢。
術業有專攻,她還是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找份有工分補貼的工作才行,當然能有工資就更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