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著劉邦之所以讓胡亥這麼說的原因,居然是這樣。
但至少劉邦說的有一些事情嬴政是認可的。
他的確覺得自己不會死,更不會死那麼早。
至於自己在世,大秦不亡這事,他現在卻也有了些新的想法。
由現在了解到的曆史來看,如果大秦能挺過秦末那一波混亂。
那至少也可以將大秦延續到大漢的長度的。
大秦亡不亡,說到底就是六國雖滅,但民心未歸。
自己滅六國的過程,太快了……
這麼短的時間,根本無法消化這麼大的土地和人口。
滋生混亂那是肯定的。
而前世的自己,雖然有書同文車同軌製同度的統一舉措,但大部分時候還是武力威懾和鎮壓。
這樣是遠遠不夠的。
他最需要的,是時間。
秦滅六國隻用了十年左右。
而如果統一六國他用三十年、五十年。
不再是鯨吞,而是蠶食。
就像大秦百年來蠶食韓魏土地一樣,先收民心,再滅其國。
那麼禍亂的根源,也會就此消除絕大部分。
就更不會有項燕死後喊出‘楚雖三戶能亡秦’的讖言。
引得後世再出來一個對大秦無比仇恨的項羽。
所以歸根結底就一句話——如果他不主動滅六國呢?
嬴政被心底這個突如其來的想法給稍稍震驚片刻。
不滅六國會怎樣?
或者換一種說法,不以武力為主,是否有滅掉六國的可能?
他如果隻專注於大力發展大秦的國力,讓大家看到秦國的強大與安定。
以此吸引六國百姓來秦。
畢竟在當時人口才是最大的資源。
六國人口的減少,等於直接削弱了他們的國力!
雖然統一還是最終目的,但這一次的過程,卻要從根本性上轉變一下。
軍備自然還是必不可少的。
但這一次要大大減少主動出擊,以防禦為主。
更要從一開始就要昭告天下,大秦要以百姓福祉為本,創造一個大同盛世!
隻要宣言定得好,執行到位,未必沒有慢慢吃掉六國的可能!
以文促統,以武為輔。
雖然滅六國,統一天下,他已經成功過一次。
但這一次,卻是一條新的思路,也是一條從未設想過的道路。
更是一個對他來說,雖顯漫長,但卻較為刺激的挑戰!
武統在他這裡已經沒有了挑戰性,可……文統呢?
一時間,嬴政已然被內心這個新奇的想法所充斥。
不行,朕一定要重生回去,試一下!
雖然此前嬴政一直想的是回去之後,去統一全世界。
但現在這個想法的出現,卻又讓他覺得,不能僅僅隻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