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話是以開玩笑的語氣說出的。
但從他的話裡也不難聽出,他對於項羽是否能舉起九鼎這事兒,也是存疑的。
事實上不光是他,其他人也都或多或少帶著一些不相信。
畢竟在他們的認知裡,那九鼎並非隻是簡單的九鼎,而是就像朱棣所說,代表的是整個天下。
項羽強嗎?
強。
這是毋庸置疑的,誰也不會否認。
但他能坐穩天下嗎?
能當皇帝嗎?
這事也是毋庸置疑的。
他雖稱霸天下,分封諸侯,短暫的成為過天下共主。
但終究不能像夏商周的君主,或是後世皇帝一樣,成為整個天下的主人。
他所分封出去的諸侯,沒有一個跟他是同心同德的。
雖然他有能讓天下暫時臣服的武力,但卻沒有坐穩天下的政治手段,更沒有這等氣運和大勢民心。
他不是天命之人。
曆史上楚莊王稱霸之時也曾問鼎,但也隻是問鼎而已。
他表達了他想要圖謀中原的野心,並沒有能夠真正做到。
秦武王嬴蕩倒是有野心,也能做到圖謀中原,甚至還親自跑到洛陽周王畿的九鼎前了。
但當時大秦雖強,卻並沒有能真正一統天下的實力和時機。
所以秦武王舉鼎,最後沒能舉起來,反倒被鼎砸到,絕臏而亡。
到後麵的秦昭襄王時期,大秦才算真正有了大勢,滅了周,將九鼎從洛陽遷回大秦。
但在經過泗水之時,豫州鼎不慎落水,至此失蹤。
也不知道少了一個鼎,是否預示著大秦在秦昭襄王時期無法完成統一有關。
或者更深一些……是否跟大秦後來雖能統一,但國祚太短有關。
當然,這些都隻是傳說而已。
比較虛無縹緲。
但對於九鼎的分量,眾人卻是都毋庸置疑的。
這個分量說的並不是重量,而是其身上所代表的東西。
那就是‘天下’。
很明顯,項羽或許可以扛鼎,但以他現在的狀態來看,想要扛起整個天下,還是很難的。
除非他能轉性。
不過眾人倒是也都很好奇項羽是否可以真的舉起嬴政地宮裡的鼎的。
再加上此時已經隨著嬴政進軍了一個多小時,根本就不知道前路要走到哪裡才算完。
或者說……可能壓根就沒有什麼前路,連嬴政自己可能也不知道自己要征服什麼地方。
畢竟已知的試煉場景已經全都被征服了,再不開啟下一個試煉的話,根本就沒有多餘的試煉場景讓他征服了。
而嬴政本人現在又是一個神誌不清的混沌狀態,隻知道不顧一切的征服。
所以看到項羽先行離去後,眾人也馬上開始商討回去事情。
大多數人自然是同意的。